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中国教育“死要面子”成大师绊脚石
[打印本页]
作者:
秋枫
时间:
2011-12-22 16:29
标题:
中国教育“死要面子”成大师绊脚石
中国教育“死要面子”成大师绊脚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2日 10:29 汉网-武汉晚报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最主要的就是爱面子教育成了绊脚石!昨晚,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访问学者石毓智在武大作了题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讲座。
大师创造所需要的基础是人才,石毓智表示,中国现在的教育局面仅仅只是规模大、人数多。
石毓智批判当今的中国教育就是“死要面子”,老师、家长、学校对学生的期许霸占了一切,最佳的代表语就是:“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另外学生学习动机不纯粹,过分注重成绩,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爱搞面子工程无不体现了中国的“爱面子教育”。 他举例称,中国高校的校门多恢宏大气,很有气派,而国外名校大门却很破旧,比如斯坦福大学的校门就很不显眼。
还有,中国的教育过于注重道德说教,也是出不了大师的原因之一。“中国教育是诗性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态度和道德,培养的都是‘君子’。国外的教育是理性的教育,注重的是个性、能力和真理,培养的是思想者和科学家。” 石毓智说,比如中国大学的校训大都摘抄于《论语》的伦理道德教诲,儒家文化的基因强调顺从与秩序,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反观西方大学校训,例如哈佛大学的“以真理为友”,斯坦福大学的“自由之风永远吹”,所关注的显然不同。
石毓智还称,学习内容单一导致大脑疲劳,因此中国学生后劲不足、读书兴趣早衰。石毓智认为应该把学习当做一个探险的旅程,注重思想的解放。
现在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问“吃了吗”,石毓智笑言,当问候语变成“今天你读书了吗”,这个时候大师就该产生了。
据悉,石毓智在北大、华师等众高校与大学生探讨了“钱学森之问”。(记者 屈建成 通讯员 徐淑华 朱雨阳 实习生 侯晓霜)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1-12-22 16:46
“中国教育是诗性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态度和道德,培养的都是‘君子’。国外的教育是理性的教育,注重的是个性、能力和真理,培养的是思想者和科学家。”
本文来自: 中科大家长论坛(
www.ustcjz.cn
)
作者:
Carry
时间:
2011-12-22 17:44
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一百多年过去了,到现在还在“师夷”阶段。
作者:
lily_qiu
时间:
2011-12-22 23:08
当问候语变成“今天你读书了吗”这个时候大师就产生了。
作者:
Daniel
时间:
2011-12-23 09:02
[转帖] 读者2011年第24期 微言-美国大学学术独立的8项原则
美国大学学术独立的8项原则:1.学术自由,并以职业安全保障学术自由。2.不允许商人学者或学者商人存在。3.官员不能读在职博士。4.不允许政府官员任兼职教授。5.不允许称导师为领导。6.不允许给他人提包和开车门。7.去政府任职必须辞去教授职务。8.只给去政府任职的人保留3年教师资格。
——韩志国
http://www.ledu365.com/a/redu/17392.html
如果坚持这八条,中国就该出大师了。
作者:
三吉
时间:
2011-12-23 13:31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只有钱学森敢问,还是在他去世之前,第二个人借给他十个胆,他敢么?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1-12-23 14:28
“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完全照抄西方的不行,还得走中国化的路子。
作者:
一马当先
时间:
2012-3-2 17:30
本帖最后由 一马当先 于 2012-3-2 17:33 编辑
“中国教育是诗性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态度和道德,培养的都是‘君子’.结果小人遍地.伪君子盛行.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w10.ustcjz.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