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财金白话 [打印本页]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4 08:12
标题: 财金白话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0-8-4 10:30 编辑

王二的凉粉店和被绑住的央行
王二有个凉粉店,卖的是陕西凉粉。因为用料精心、味道正宗、干净卫生,王二的店在好凉粉那一口的人群中已经颇有名气。王二的凉粉店还有一点特殊之处,就是从凉粉到配料,都是在店里制作的,因此王二的凉粉从劲道到味道都和别家的不同。由于担心那点儿手艺会外传,王二凉粉店的厨房里用的都是自己家里人。
     王二的凉粉虽然味道好,但销售也受季节影响,夏天从开门到关门,食客骆绎不绝,是一年里生意最好的时候,王二一家人经常是忙都忙不过来。到了冬天,食客就要稀疏多了,吃火锅的季节,凉粉就没那么好卖了。因为夏天店里的成本会高一点(主要是因为开空调和多雇了几个跑堂的人),王二也会把凉粉卖得稍贵一点,到了冬天又会把价格再调回来。
后来王二凉粉店的名气越来越大,夏天的时候越来越忙不过来,跑堂的人可以加,但是后堂里做凉粉的还是家里的那几个人。夏天按说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但是王二家里的人反倒害怕夏天的到来,因为实在太累了。
    于是就有人给王二出主意:你夏天的时候把价格再调高一点,你卖得贵了,来吃的人就会少一些,你们一家也不用那么忙了。再说,这样也不少挣钱。王二不相信这个理,他的理由挺简单:我卖了这么多年凉粉了,我涨价的时候来吃的人最多,我降价的时候来吃的人最少。别跟我来那一套大道理,涨价根本不会让我闲一点,这我可比你明白多了。你要知道,我这里情况特殊,凉粉不是别的东西,季节性强,你不卖凉粉是不可能明白的。那些供给、需求、价格什么的,在别的地方可能有用,在我这儿不适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王二是有道理的。王二凉粉店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他的后堂只能用自己家里的人,还有凉粉这东西季节性太强。如果王二愿意招外面的人在后堂帮忙,或者凉粉没有什么季节性,那王二不会面对前面的这些问题。可是王二对于价格和忙碌程度的观察恐怕是错的。夏天的时候价格高了反而卖得更多,不是因为价格对需求没有影响,或者价格提高了需求反而会上升。事情是反过来的,是夏天的需求上升了,而价格的提高并不足以抵消需求的增加,才有了价格高反而卖得更多的结果。
     卖凉粉,也许看上去比较清楚直观,但到了宏观上的汇率和进出口,也许就不那么直观了。
中国的结构性顺差并不是单纯由于人民币汇率导致的,解决结构性顺差的方式,也绝对不是简单的让汇率升值就完事的,不少政客和媒体简单地把所有的问题都和人民币汇率挂钩,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大概自己也明白,如果汇率真的那么包治百病,那消除美国的结构性逆差也很简单,美元贬值20%就行了,还要提那么多痛苦的改革干什么?
只是,在关于汇率问题的辩论中,还有另外一种很有意思的声音,就是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顺差没有关系。一种有代表性的论断是这样的:你看,从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多,但是在这几年里,中国的对外顺差还在继续扩大。从2008年到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真实有效汇率先升后贬,最终是贬了,但是中国的对外顺差反而缩小了。所以,汇率和顺差没什么关系,升值并不一定会减少顺差。中国的国情特殊,“西方经济学”那一套用在西方还是可以的,用在中国很可能水土不服。
     可问题是,这个论断和王二关于凉粉的价格不影响凉粉的销量的问题是一模一样的。从2005年到2008年,是一个全球经济的膨胀期,事后看其实是一个泡沫时期。全球的需求十分强劲,因此中国的出口也异常强劲,即便是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到了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全球进入了衰退,全球的需求发生大幅下挫,中国的出口也因此受到巨大打击,即便人民币跟随着美元经历了一个先升后贬的过程。2005-2008年之于中国的出口,就像是夏天之于王二的凉粉店,而雷曼的倒闭则意味着冬天的到来。人民币汇率,就像凉粉的价格,不可能改变季节性或者周期性,可是说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的出口和顺差没有影响,就像王二说凉粉的价格对凉粉的需求没有影响一样,是很难站住脚跟的。
     事后看,2005-2008年我们是可以允许人民币更多的升值的。那几年,中国的经济以加速度的姿态冲向过热,沿海的出口地区就像王二凉粉店的后堂一样,忙都忙不过来,屡屡出现民工荒。那时,如果允许更多的升值,不仅不会打击出口,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和民工荒的现象还可以得到缓解。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在周边国家和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允许人民币适当的贬值,这样出口的下滑也能得到适当的抵消。汇率当然不是万能药,可是具有灵活性的汇率,显然能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增加一个可用的工具。
近两周,中国央行的胡晓炼副行长数度撰文论证更有灵活度的汇率为什么是有利于中国的,是既定的改革方向,是一直以来改革的方向,是要坚持的改革方向。春江水暖鸭先知,苦口婆心的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的货币政策面对的挑战。中国的宏观经济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的国内国外的各种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资本的流动也越来越难以控制,但人民银行既不能自由调整利率,也不能自由调整汇率,而且这两件事情是相互联系的,这就像让一个人把双手绑起来,然后还要保持一辆高速前进的重型卡车不偏离方向一样。
     有人说,人民币汇率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没错,这的确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该给我们自己松绑的时候了。(郭凯)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4 08:15
海外基金涌入香港借QFII额度投资A股
    最近,众多海外基金涌入香港借用大量QFII额度——以往用不完的QFII额度,突然变得非常紧俏。

“近日有专户理财客户想买金融类A股,委托我们为其借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QFII额度,但我们询问了美林、大摩等多个有QFII资格的大行,均得到'额度已用完’的答案。” 国泰君安(香港)公司客户部主管李光杰表示。

“QFII额度以前可能因为A股估值偏高,看好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升值前景的资金,往往更愿意买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所以用不完;但今年上半年A股深度调整后,估值已较为合理,一些大盘股的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使得海外资金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投资“中国概念”影子股,QFII额度及申请QFII资格也因此变得热门起来。”招商证券(香港)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表示。

    在专为基金提供各种服务的瑞士基金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也了解到类似的事实。“近期公司接到很多欧美基金借用QFII额度的委托,还有基金公司来咨询申请QFII资格的条件和渠道,有的已经在我们的协助下提交了申请。而一些借“款”无门又达不到QFII门槛的小型基金,甚至还打起了小QFII的主意,让我们为其跟可能拿到小QFII牌照的中资金融机构牵线搭桥。” 该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建诚说。

    赵建诚指出,进入下半年,欧美资金流入亚洲的迹象愈发明显,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且货币升值潜力巨大的中国成为很多海外基金的首选。

    “在他们看来,今年人民币预计将有5%的升值空间,而欧元则可能出现5%的下跌,把欧元资产转换成人民币资产,可以获取10%的相对收益;此外,当前一些A股的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购买此类资产,资金还有额外的涨幅空间。”赵建诚笑称:眼下还有比配置A股资产更划算的投资品种吗?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透露,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境内共批准89家QFII机构,批准总投资额度为177.2亿美元。

    李光杰指出,从多家大行QFII额度告急的情况看,已有部分海外资金流入内地建仓。而目前仍有很多机构和大户在排队等待借用QFII额度,香港一些机构也在积极推动“小QFII”的出台,反映出海外资金对投资A股的需求仍然强烈。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10-8-4 08:48
需要认真学习。
作者: hrf1    时间: 2010-8-4 09:01
沙发,认真学。
作者: 天高云淡    时间: 2010-8-4 13:04
学习,学习!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0-8-4 14:14
门外汉,的细细读来,慢慢消化...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0-8-4 16:27
民间金融学院,坐下了!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5 08:07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0-8-5 08:16 编辑

没有不破的泡沫,大蒜也不例外
      虽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比如,大蒜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是周期性减产导致的市场供给不足,一个可信的数据是,2009年全国大蒜总产量从2008年的1026万吨减少到590万吨左右,而2010年新蒜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以及覆盖较高的种植成本和储存费用的客观需要。

从这个逻辑出发,未来几个月将迎来大蒜腌制需求的高峰期,短期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博览研究员在5月曾写到,“市场似乎已广泛认可其正在被一些来历不明的资金冲击,虽然官方极力澄清这和楼市外逃资金之间的关系,但种种迹象让博览研究员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流动性找突破口的决心永远是可怕的。被从去年开始的资产市场价格上涨稀释的巨量货币在政策的挤压之下,正在更广泛的领域显示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在过去的两个月,媒体不断抽丝拨茧的调查和那些按捺不住兴奋之情炒家的爆料,这让所谓“价值回归”简直是对公众智慧的侮辱。

但正如《伟大的博弈》所言,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大蒜泡沫”就该破灭了。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大蒜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不相上下。于是,价格崩溃了。

简单的逻辑“投机品”,其典型特征是,有一定地域性,减产预期较强,价格有上升空间,便于储存,是生活必需品。在本轮暴涨中,除了受天气致供求关系失衡,运输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之外,资金利用信息陷阱,控制产地,囤货,集体喊涨都是平常手段。

摩根士丹利对此尖锐的表示,只需要一座仓库,一些现金和几辆卡车就能完成。他们会在仓库尽可能多地囤些大蒜,然后哄抬价格。

所有农产品的逻辑几乎都是如此。

似乎非常简单。有资金土壤,有炒作空间,一切顺利成章。

发改委的错误发改委不是没意识到这一点,早在一个月前,三家绿豆经销企业因“通过举行会议等,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市场价格”,被处以50万元至100万元的罚款。

但众所周知的是,小宗农产品价格并没有随着这些“价格违法案件”的查处而下降,甚至有关部门整顿农产品市场秩序之初的下降走势也荡然无存。

7月28日,发改委等12个部委和单位联合下发通知,希望引入一定数量的骨干企业,作为现行大宗农产品调控体系的补充,防止企业的趋利行为与政府调控目标产生矛盾、弱化政府调控的效果。事实上,农产品泡沫和楼市没什么两样,指望央企去维持泡沫等于是奢望,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大涨时,大企业确实能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但即使是农业部自己的专家也只能说在中国(大企业)能不能发挥这个作用“还值得观察”。

两难如何应付投机是主因的农产品炒作,在“两难”的宏观政策下,在目前这种适宜的气候下,总有价格冒泡的地方。

小宗农产品受资源的约束性并不是很大,依靠市场的力量,需求就可得以满足。政府该花心思的,应是大宗产品。

“粮食危机”的阴影并不是不存在。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5 08:16
早期的巴菲特投资——桑伯恩地图
    在巴菲特早期给合伙人的公开信中,提到巴菲特成功投资桑伯恩地图公司,非常有趣。

1958年的时候,巴菲特针对桑伯恩地图做了一项投资,总额达到桑伯恩净资产的35%,一个非常高和不寻常的比例。

桑伯恩地图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对美国所有城市的高精细地图(简直就是城市模型)进行出版和持续修订。

举个例子,奥马哈城的地图也许会重五十磅,因为它的高精确度——甚至提供给你每个建筑的细节。而该地图在修订的时候,通过粘贴的方法,显示出新的建筑物、居屋的改变、新的消防设施以及建筑原料的改变等等。这些修订每年都会进行,而大概每20到30年就开始发行一版新地图——因为你在一版地图上修订20多次是不现实的。而奥马哈的客户每年修订地图的成本大约在100美元。

我怀疑《越狱》中的迈克·斯科菲尔德就是久受桑伯恩地图公司的熏陶——他们的城市地图会精确到为你标出街道地下的主排水管道的直径、防火栓的位置、屋顶的结构等等。当然这部分的主要客户是火险(火灾保险)公司。

这些保险公司的核保部门办公室设在总部或者区域中心,通过其全国性的机构来评估风险。他们秉承的理论就是“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通过这种评估方法,他们就能知道当前的风险定价是否合理、某地区发生大火的可能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保险程序等等。桑伯恩的业务大部分都是通过全美30家左右的保险公司完成。尽管他们也卖地图给保险业以外的客户,如公用事业单位、按揭公司和税务当局。

在公司的75年历史上,桑伯恩的经营多多少少都是一种垄断的行为,并每年都获得垄断的利润。而该公司的经营几乎完全对经济衰退免疫,而且完全都不存在销售的压力。

在公司早期的时候, 保险行业几乎一片萧条,但是桑伯恩的利润竟然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他们将一些著名保险公司的高官拉进桑伯恩地图公司的董事会,让他们为桑伯恩扮演“间谍”的角色。

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一种叫做“Carding”的保险业竞争方法严重影响了桑伯恩的业务发展,其地图业务的税后利润大大低于年均水平——30年代的年均净利润超过50万美元,但到了1958年和1959年,年均净利润降到了10万美元以下。考虑到在此期间经济的向上趋势,这就相当于该公司的发展成果,以及平时所谓的稳定的盈利能力都已被归零。

然而,1930年初的时候,桑伯恩就开始做了一项累积的投资组合。因为桑伯恩公司本身的地图业务没有资本金的需求,所以所有的留存收益都可以用于这个项目。经过一段时间内约250万美元的投资(债券大约占到一半,另一半是股票),在当时主营的地图业务“枯萎”的同时,投资业务反倒结出了硕果。

我们不妨看看这两个时期内大盘指数和桑伯恩的股价对比: 1938年,当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00-120范围,桑博恩的股价为每股110美元;而当1958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550点左右的时候,桑伯恩的股价却掉到了45美元每股。

而同一时间段中,桑伯恩的投资业务——每股中投资组合的包含价值从20美元上涨到每股65美元。这实际上意味着,1938年的时候,除去投资组合的价值,该公司的地图业务的市场定价是每股90美元;而到了1958年,宏观环境非常令人振奋的环境下,同样去掉投资组合的价值,公司的地图业务的市场定价竟然是负20美元——如把公司的地图业务价值看做是零,公司股票持有人竟然不愿意以超过70美分的溢价购买投资组合部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主要的客户——保险公司而言,桑伯恩公司在1958年和1938年都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将地图做得更加详尽,桑伯恩公司花费了数千万美元。因此即使有所谓的“Carding”,地图公司也仍然从火灾保险金中分得了了超过5亿美元的份额。然而,桑伯恩公司的产品、信息的销售和包装多年来一直都没变。最终这种惰性反映在了公司的每股收益之上。

一个事实是,投资组合运作得如此良好,以至于(在大多数董事眼里)地图业务复兴的需求被降到了最低。桑伯恩每年的销售量大约为250万美元,并拥有100万美元的有价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是客观的,公司又不可能发生所谓的财政危机,保险公司又都对在地图上所支付的价格感到满意,而股东呢,仍然会收到分红。然而,这些股息在8年的时间内被削减了5倍,公司却从来没有发生任何削减高管薪水的措施。

桑伯恩的董事会结构在巴菲特进入董事会前,14个董事会成员中,有9人都是保险业的高管,但所谓的董事,他们一共持有的公司股票只有46股,而公司的总股本是10万多股。

尽管他们背后有非常大的公司撑腰,他们可以建议各家公司动用财务资金与桑伯恩签订适当的协议,但是他们这些人中,持股最多的也只有10股。在一些情况下,这些人所在的保险公司拥有少量的股票,但这些都是保险公司自身投资组合里的象征意义的投资。在1949年到1958年这十年中,保险公司在涉及到桑伯恩股票的交易上,完全是单纯的卖家。

第十位董事是公司的代理律师,持有10股。第十一位是一个银行家,也是持有10股,他认识到该公司的问题,并予以积极指出,并随后增加了他的持股份额。接下来的两个董事是桑伯恩的高管,总共持有约300股。这两位高管有能力认识到公司的业务发展问题,但是却在董事会中采取低声下气的态度。董事会最后一个成员是桑伯恩公司已故董事会主席的儿子,因为主席遗孀大约持有15000股。

在1958年年底,随着对公司业务下跌趋势的不满,这位桑伯恩的太子,希望重振父亲的威名,所以他要求自己担任公司领袖,但是被董事会无情拒绝。心灰意冷之下他递交了辞呈,结果最终被接受。此后不久,巴菲特向他的母亲提出了收购她手中的股权,她同意了。当时还有两家大股东,其中一家持有约10000股(分散在一家经纪公司的客户手中),另一家约持有8000股。这些人都对公司的境况相当不满,他们都希望把地图业务和投资业务分离开,当然,巴菲特也是。

后来巴菲特把持股额度(包括关联股份)通过公开市场购买的方式增加至约24000股,他们三家(巴菲特和另外两个大股东)的持股总数上升至46000 股。巴菲特希望将两个业务分开,认清投资组合的公允价值,以及重建地图业务的盈利能力。

当时对地图业务来说,有一次真正的机会去增加利润,即利用桑伯恩大量的天然材料与电子手段相结合,以对客户最有用的形式来打造新地图。

对于改革,董事会里有相当多的反对声音,特别由一个“外人”发起——尽管管理层完全同意巴菲特的计划,而公司的几位管理专家博思、阿伦和汉密尔顿也提出了和巴菲特类似的改革计划。为了避免代理权争夺(这很可能不会发生,因为巴菲特有必胜的把握),避免将桑伯恩的钱耽误在大蓝筹股上,因为后者当前的股价让巴菲特完全提不起兴趣。

于是他们有了一个计划,即清除所有愿意在二级市场上以公允价值退出的股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了该计划的公平性。大约72%的桑伯恩股票都被以公允价值购买,其中涉及到占总人数50%的1600名股东。

最终,桑伯恩只留下了地图业务 和超过125万美元的政府和市政债券,以及一些储备资金。此举让企业规避了潜在的超过100万美元的资本利得税。余下的股东得到的,则是一个稍有改善资产价值,以及大幅提高的每股收益,还有增加的股息率。

上述剧情只是对这项投资运作的非常简略的描述。然而,对巴菲特来说,他为合伙人讲述这个故事,有三层含义:

投资组合运作的对外保密相当重要,作为合伙人尽量不要过问;以短时间的跨度,比如一年时间,来衡量一项投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合伙人不要以短视的目光来衡量他的投资收益。

这种“控股地位”未来可能会很少出现。

巴菲特的基本使命还是买入低估的证券,并在这种低估被修正之后卖出。当然,“特殊情况”除外。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利润主要是取决于企业,而非市场行为。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6 08:16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0-8-6 08:17 编辑

中国经济从“奇迹”向“常规”过渡
      中国GDP增长速度已经从第一季度的11.9%下降到第二季度的10.3%。现有的一些领先指标,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表明,增长还在持续减速,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可能跌到10%以下。不过这些主要还是周期性的变化,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趋势性的改变。

经过三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之后,我国经济可能正逐步从“奇迹”向“常规”过渡——增长速度可能相对放慢,通胀水平却可能相对上升;同时技术创新将成为决定未来增长的关键因素。

中国在改革开放期间,连续30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前所未有,因而被称为经济奇迹。是什么因素创造了这个奇迹?经济学家们通常主要将其归功于市场化改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自由市场逐步替代中央计划,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但我国市场化进程其实是不对称的:尽管产品市场已经基本完全放开,要素市场的扭曲依然十分严重与普遍。

扭曲最严重的大概是资本市场,比如政府严格管制存贷利率、信贷分配及资本项目。不但汇率被低估,实际利率也非常低,有时甚至为负值。而最显而易见的扭曲,体现在能源价格,尤其是油价和电价上。这些扭曲的共同特征是,人为压低要素价格、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它们就像是对生产者、投资者和出口商提供变相补贴,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投资和出口占GDP比例越来越高等问题,结构失衡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个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化解,我国的高速增长就有难以为继的风险。

既然是奇迹,便不可能是常态,部分通过要素市场扭曲现实的经济奇迹更是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保守的汇率政策和过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已经构成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一副毒药。过去十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之比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财富越来越多地集中到政府与企业,不但令消费占GDP之比迅速降低,也与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便成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最近政府已经开始加速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包括改革资源价格和开放资本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化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要素价格上升、生产成本提高。而这必将会逐步降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逐步提高通货膨胀水平。这便是中国从经济从奇迹向常规过渡的起点。

还有两个重要变化可能会加强并加速这个过渡。第一是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演变。实施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老龄化已经令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口学家们预言,五年以内中国劳动力总量将开始下降,部分劳动经济学家更警告中国正在快速逼近刘易斯拐点,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这个拐点究竟何时发生?专家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不过一个客观事实是,自2004年开始,工资水平已经持续快速上升,只是在全球危机期间有所停顿。今年年初以来,工资上涨再度加速,各省的最低工资已经平均上调了15-20%。

第二是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全球危机之后,各国的公共债务负担变得十分沉重,美国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已经接近100%。美国的历史数据表明,每当债务比例超过90%时,GDP增长率就会比债务比例低于30%时平均下降4个百分点,而CPI则会上升3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那么美国和许多其它发达国家将进入一个低增长、高通胀的阶段,这个环境将同样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格局。

所有这些因素都意味着,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新的、常规状态。当然,这个常规经济仍然可能比世界上大多数新兴市场更为强劲,但与过去30年相比,增长速度将适度放慢,通胀压力则会相对增强。

这个过渡能否平稳完成,也还存在风险。如果政府不愿意接受比现在更低的增长速度,短期内当然可以继续通过投资支持增长。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是,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投资低效的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银行呆坏账或者政府债务负担。政府也可以通过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以及泡沫破碎以后的经济困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和本世纪初的美国,已经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中国经济的下一个转型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决策,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政府必须学会接受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同时适当容忍通货膨胀,不再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经济增长。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调整结构、改善质量。(黄益平/文)

(JC)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6 08:17
“智慧地球”的提出与传播
    2009 年12 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移动互联网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从1962 年以来已经历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五个技术周期,每个技术周期大概延续10 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从2009 年起正式进入下一个技术周期——移动互联网周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呼之欲出。

此时,IBM 率先在2009 年提出“智慧地球”的宏伟战略,IBM 认为未来10年IT 产业的任务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如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人类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再加上云计算可以更加精准的生产和生活,达成智慧地球的目的。

就如同 IBM 在1995 年提出“电子商务”和2002 年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一样——1995 年电子商务战略推动了企业兴建网站、购买IT 基础设备的大潮;2002 年互联网泡沫之后企业IT 支出大幅减少,而随需应变的战略则创造了IT 系统服务的需求——这次IBM 的“智慧地球”又走在了IT 产业的前面,目的是改变世界现有运转的方式,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从大自然到区域到物体,实现这个世界万物之间广泛、即时的联系。用更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实现人、物、环境之间的互动,最终实现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

从 IBM 提出智慧地球战略以来,已有50 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组织加入这一进程,应用领域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银行、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供应链、智慧的城市等,超过1200 多项应用案例,

“智慧地球”计划的传播●美国:2009年2月24日上午,IBM在北京举办了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市场活动——IBM论坛2009。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在会上演讲时透露了“智慧的地球”战略的由来。钱大群说,IBM全球董事长彭明盛在土耳其的一个论坛上第一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此后关于这一概念的媒体报道被奥巴马政府发现,彭明盛后来完善了这一战略,并向奥巴马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国:2009 年8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微纳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并提出要在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

●欧盟:2007-2010 年,“环境感知智能”项目启动,由欧盟顶尖芯片和系统公司资助,总共投入27 亿欧元研发嵌入式智能与系统项目。

●日本:2004 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战略,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0-8-6 08:27
坐下了--------------------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8-6 08:29
俺也_____________
作者: 沙子    时间: 2010-8-6 13:32
不懂, "打酱油"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10-8-6 13:53
小百姓,能吃够花就不管这些大事了。
作者: 天高云淡    时间: 2010-8-6 14:53
嘻嘻,俺路过。。。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9 08:15
证监会几乎所有人都收到一封“万言书”
    一位监管系统的官员透露,“证监会几乎所有人”都收到了一封“万言书”,罗列了华泰柏瑞基金的“有关问题”,此事惊动了证监会、公安局。据悉,目前上海证监局在华泰柏瑞的现场了解已结束;华泰柏瑞已向警方报案,公安部门已介入此事。

重现惊情120小时7月31日14点28分,悠闲的周末下午,媒体突然收到一封题为“华泰柏瑞陈国杰早该滚蛋了!”的邮件,引爆了华泰柏瑞的危机。

8月1日,证监会、上海证监局部分官员、华泰柏瑞董事、独立董事、股东也陆续收到相同内容的邮件。

8月2日,邮件内容开始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一时间,有关此事的讨论铺天盖地。

8月3号,警方开始就匿名信一事正式介入调查。但警方的调查进展目前尚不明朗。

8月4日下午,历时两天半的证监局现场检查结束。知情人士透露:“走的时候,证监局带了些资料做报告。”

据悉,上海证监局正式进驻华泰柏瑞的当天下午,华泰柏瑞专门腾出一间很大的会议室给证监局工作人员,所有档案资料、开会资料悉数摆在桌上,供查看。

而同时所有员工都必须到公司,不允许任何人缺席,任何人都不能出差,还必须随叫随到,以配合检查。

“封口费”疑云此前,由于华泰柏瑞净值下跌过快,不少客户提出索赔。据此份“万言书”称,中国银行山东威海分行石岛支行副行长迟法泉因推荐客户购买了1000万元行业领先基金,使得客户在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亏损200多万元,根据匿名信的说法是,“(迟法泉)于是天天打电话给华泰柏瑞客服人员,并且不断威胁公司赔偿客户损失,索取封口费,好处费。”

“万言书”称,为回避矛盾,陈国杰将此事秘密交给公司总经理助理沈明和山东区域经理晁岱阳处理。并做出荒唐决定,下令晁岱阳编制了一整套《与威海中行客户交流会议》虚假材料,于2009年9月25日,秘密动用公款16.5万,一次性划到建行威海石岛支行的赤山集团有限公司赤山大酒店。实际上,这笔钱是让迟法泉通过威海赤山大酒店的财务提取现金,归迟法泉个人所有。

华泰柏瑞董事长齐亮表示,这一次活动虽与公司内部要求的现场有公司人员参与、有照片的惯例不符,属于特例,但仍符合公司内控流程。

该活动的细节和素材均已被证监局调出,其上显示,2009年8月26日-27日,中行威海支行在五星级的赤山大酒店举行了《迎中秋客户答谢活动》,其上有数十名中行员工的签字,上述材料显示,出于客户保密的原因,参与客户的具体信息并未出现在单据上。

对此,“当事人”迟法泉坦言,他推荐客户购买1000万元华泰柏瑞行业领先基金的事情存在,但“封口费、好处费是根本没有的事情。”

迟法泉称,行业领先基金净值大幅下跌后,当时他们跟基金公司沟通,希望他们早点打开申购,让基金持有人早点赎回,以减少损失。

他同时透露,就匿名信中与他有关的内容,中国银行审计部和证监局已经对此事做了调查,而中国银行北京总部办公室有关人员透露,该行已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但结果尚未出来。

此外,匿名信指出华泰柏瑞在5月份的基金销售中给予中行千分之五的费用即变相一次性激励约200万元。齐亮指出,从去年年底开始,每只基金提取的后续营销费用不能超过千分之五。“因此千分之五仅仅是一个内部控制上限,是有效控制持续营销费用的参考指标。”齐亮说,实际上量化基金募集结束后仅在上海进行了一次营销活动,目前实际提取的客户活动费用只有3万元。不过,匿名信指出的200万元一次性激励是否与齐亮表述的千分之五以内重叠,尚待证监会查实。

改革阵痛引来的内讧实际上,始自去年11月的华泰柏瑞投研和市场两大业务的大力度改革,是此次基金公司内讧(传闻匿名信是数位离职前员工所为)的导火索。

知情人士透露,投研以及市场人员调整,引发了一定的人员变动,华泰柏瑞旗下基金经理自公司创立以来,共有3位发生离职。

此前,营销和市场是分开的业务,而现在合成一个大市场部门。这种改革放大员工的压力的同时是,矛盾也大了。虽然华泰柏瑞基金公司表示在压力加大后,也加强了考核激励机制的合理、完善,两条线都在走。但从去年11月至今,时间已愈9个月。公司仍处在调整之中。

业绩不佳、奖金不少业绩不佳。匿名信举例说,该公司2009年8月3日募集成立的行业领先基金,规模为24亿份,近3.5万户客户,至9月4日的一个月时间里净值就跌至0.77元,但9月初行情恢复上扬,该基金却被逼迫大量减仓,所以净值一直位列新基金末尾,为行业之最。

信中同时引用了原投资部总监梁某、同时也是原行业领先基金经理的话:“投资管理一直没有章法,投研队伍人心涣散,陈国杰长期直接或间接干预基金经理投资操作,是该公司长期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

举报信称,陈国杰个人发放的年终奖达到两三百万。但据业内人士介绍,“总经理年终奖发两百万,在基金公司算是穷人。”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9 08:18
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分类分级管理的应用(上)
【博览资讯研报】承接《券商适当性服务的思考与对策》的主要理念,我们认为,实现服务行为的可控性与服务资源的标准化,是适当服务的基础与前提。这是适当服务的第一层面。

适当性服务的第二个层面,是指服务资源与服务对象的匹配性分级管理,即依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习性、决策偏好三大要素对客户针对性提供服务或产品,再依据分类级别、重要度、贡献度三大指标适当性配置服务资源。最终实现以客户风险可控范围内所需的服务与产品。



一、依据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习性、决策偏好三大要素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在以客户风险承受力为分级的前提下,对客户的投资习性、决策偏好加以调查与研究,以探求每个不同客户的最具偏好的针对性需求,从而令服务更具有针对性。

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是对客户风险属性与行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机制。在以客户风险承受力为分级的前提下,对客户的投资习性、决策偏好加以调查与研究,以探求每个不同客户的最具偏好的针对性需求,从而令券商更具有针对性配置通道、资讯、产品三大服务资源。

同时,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又是适当性服务客户分析行为量化的三大重要指标之一,是在风险层面,细化了解的客户属性,它为服务资源的匹配积累风险类型匹配层面的基础储备。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既符合监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又是适当性服务的前提之一,特别是对不同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的针对性匹配有重要意义。

风险承受能力是指投资者能够承担的最大投资风险限度,也就是能承受多大的投资损失而不至于影响投资者的正常生活。风险承受能力要综合衡量,与个人年龄、投资时间、投资经验、投资品种、预期收入、投资风格、额外风险承受能力、投入资金比例、投资损失比例和受教育程度等都有关系:

●关于年龄。不同年龄段,客户获取财富的能力、机会和多少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30岁之前和65岁以上相对差一点。30岁至45岁最好,45至65岁之间次之。

●关于投资时间。即客户之前参与投资活动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投资的时间愈长,承受投资风险能力会愈强。

●关于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经验,可以避免遭受更多的投资损失,因此也就提高了承受投资风险的能力。

●关于投资品种。不同的投资品种,其本身具有的风险是不同的。曾经投资过不同的投资品种,对投资风险的认识程度不同,承受过的投资风险经历也不同。曾经投资过较高风险的品种,有助于承受投资风险能力的提高。

●关于预期收入。客户未来预期收入多少与承受投资风险的能力成正比。

●关于投资风格。从客户心理方面考虑,投资风格越保守,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差。

●关于额外承受风险的能力。客户愿意承担额外风险的意愿越强,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也强。

●关于投入资金比例。客户投入资金比例占其总资产的比例越低,其投资损失占比越小,相对提高其承受投资风险的能力。

●投资损失比例。曾经投资损失比例大,反映客户投资水平不高,承担投资损失和投资风险能力就差。

●关于受教育程度。客户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客户对投资和投资风险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好,另外较好的金融和经济专业背景有助于客户投资活动。



1.1、风险承受能力评测的原理:

通过券商的客户CRM数据、客户操作记录的留痕数据以及通过风险类型问卷调查测试客户的风险承受状况,将这三类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根据不同的风险要素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加权计算后得到不同的类型。整个流程就是一套数据建模的过程,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化调取数据计算的方式完成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分析。

1.2、评估客户投资习性分类的方法:

准确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实务中我们一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与客户面对面的交谈来基本判断客户的风险属性。但由于定性分析仅仅是凭客户经理的直觉,没有严格的量化关系,而且受客户经理的经验、技巧以及风险偏好的影响,不同的客户经理可能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因此我们在采用定性分析的同时还需要采用定量分析,综合运用两种方法以确定客户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客户年龄、财富、工作状况、教育程度、家庭状况、性别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大致确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而言,年龄是影响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首要因素,年龄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弱;个人财富越多,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工作越稳定,收入越高,风险承受能力也越强;受教育程度越高,风险承受能力越强;未婚的风险承受能力高于已婚;男性的风险承受能力高于女性。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对客户的交易信息和设计风险承受能力问卷调查表来进行分析。设计问卷调查表必须遵循3个原则:一是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必须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专业词汇;二是问卷调查表不能有影响客户独立判断的信息;三是问卷调查表问题在逻辑上前后需要保持一致。设计好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调查问卷表后,根据不同的回答赋予相应的分值,然后根据得分确定其风险承受能力。  

1.3、风险承受能力分类的数据来源与指标:

基础信息:投资者开户时所填写的客户基本资料。

交易信息:投资者在实际操作时的交易信息;动态变化,二次加工。

调查信息:问卷调查得到的关于投资者的各类针对性信息。



1.4、风险承受能力分类标准:

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可细分为保守型、稳健型、积极型、进取型四种类型。

类型
定义

保守型

(极低风险承受能力)
不愿意承担太多风险,也不太喜欢涉足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深知本金安全至上的真理,不太在乎收益几何。经济实力可能不是太好,偶尔有现金支出会感觉捉襟见肘。

稳健型

(中等风险承受能力)
对投资市场有一些了解,厌恶高风险,但愿意在可承担的范围内尝试。投资目的主要是在保本基础上获得稳定的增值。当股票浮亏超过容忍度,很可能选择忍痛割肉,并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再次踏入市场。

积极型

(较高风险承受能力)
较为了解投资知识,持主动投资态度,明白不能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希望在获取固定利益收入的同时,达资本增长。对于回报期望值要求较高,可以承受一些波动,即使有时超过市场整体风险。

进取型

(高风险承受能力)
对投资颇为了解,财务压力很小,对未来收入增长充满信心。深知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道理,信奉险中求财。愿意而且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帐面损失,最为注重高回报。


1.5、风险承受能力与服务资源的配套说明:

进取型的客户一般是相对比较年轻、有专业知识技能、敢于冒  险、社会负担较轻的人士,他们敢于投资股票、期权、期货、外汇、股权、艺术品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投资工具。

积极型的客户是有一定的资产基础、一定的知识水平、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家庭,他们愿意承受一定的风险,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但是又不会过度冒险投资那些具有高度风险的投资工具。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开放式股票基金、大型蓝筹股票等适合长期持有,既可以有较高收益、风险也较低的产品。

稳健型的客户既不厌恶风险也不追求风险,对任何投资都比较理性,往往会仔细分析不同的投资市场、工具与产品,从中寻找风险适中、收益适中的产品,获得社会平均水平的收益,同时承受社会平均风险,因此,这一类型的客户往往选择房产、黄金、基金等投资工具。  

保守型的客户通常是步入退休阶段的老年人群,低收入家庭,家庭成员较多、社会负担较重的大家庭以及性格保守的客户,往往对于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很低,选择一项产品或投资工具首要考虑的是否能够保本,然后才考虑追求收益。因此,这类客户往往选择国债、存款、保本型理财产品、投资连结保险、货币与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

金融机构所要做的事,除了配置对应的服务资源与提示外,更为重要的是投资产品的针对性营销,找准最能接受特定投资产品与特定人群的最大化。

还有一点也需要考虑到,在金融机构内部,最了解客户的无疑是第一线接触客户的客户经理,因此客户经理的第一手分析评判,也是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分析的有效补充。(胡瑾、李宏图/文)

[下周一敬请关注:《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分类分级管理的应用》(下),有关投资习性、决策偏好的分析原理、标准、方法,以及依据分类分级、重要度、贡献度三大指标适当性配置服务资源。]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9 08:19
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分类分级管理的应用(下)
【博览资讯研报】在《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分类分级管理的应用》(上)中我们侧重讲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原理、标准与方法,本文将重点讲述有关投资习性、决策偏好的分析原理、标准、方法,以及依据分类分级、重要度、贡献度三大指标适当性配置服务资源。

●投资习性主要是指投资交易行为的习惯。了解客户投资交易习性,十分有利在分级管理中选配资讯资源更新频率的品种,以及道通资源中对交易快速性需求的不同。

同时,投资习性研究是适当性服务客户分析行为量化的三大要素之二。研究客户的投资习性,就是把握证券行业服务过程中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度”的问题,即服务对象的投资习性决定了客户服务中服务内容供给的程度,服务内容既不能过度又不能不足,必须紧密围绕客户的习惯提供必要且适当的服务内容。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合适的东西推送给合适的人”。



投资习性分析的原理是:

通过投资者投资经验成熟程度和客户投资的交易行为分析、留痕统计数据进行客户投资习性分类的综合计算,在依据数据评估模型得到与之匹配的分析结果。

评估客户投资习性分类的方法:

通过投资者投资经验成熟程度和客户投资风险偏好两个维度进行客户投资习性分类的综合计算,对两个维度分别是用相应的计算指标和权重设置得出客户投资习性分类。

客户投资习性分类分级标准:

我们主张对客户在分类的基础下再分级,就分类依据规模与客户构成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客户规模越大可供分类就应越多,分级的多少应没有太大差异,就分类来讲,大体可分为成熟、成长、依赖、初级;就分级来讲大体可分为:活跃型、稳健型、保守型。而可供选择的指标很多,如年龄、资产、历史盈亏、交易频率等

投资习性与服务资源的配套说明:

对以短线为主、交易频率较高的客户,在资讯选配上应以动态类产品为主,在道通选配上应以高速行情与下单软件为主;

对稳健投资者,侧重已持仓个股的跟踪性服务与提示,尤其是在大势出现拐点时,给予充分提示;对活跃投资者,侧重热点转换的跟踪性服务,尤其是通过技术面与波动幅度给予提示。

●决策偏好:主要指客户投资选股时的参考依据以及对此依赖性的偏好,了解客户决策与关注的偏好,十分有利于在分级管理中选配资讯资源内容的种类,以及道通资源中人工需要解决问题的客户范畴。

同时,客户决策偏好是适当性服务客户分析行为量化的三大重要指标之三。在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类型、投资习性类型的基础之上,了解客户的行为源头,掌握影响客户投资决策的诸多因素,分析不同客户在诸多因素中的选择性偏好和投资风格特征。如果说了解了客户的风险能力和投资习性是为了给客户提供适合他的服务的话,那么了解客户的决策偏好则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吸引他满足他的针对性服务。

客户决策偏好分类标准:

我们主张对客户在分类的基础下再分级,就分类依据规模与客户构成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客户规模越大可供分类就应越多,分级的多少应没有太大差异,就分类来讲,大体可分为决策依赖型、决策成长型、决策成熟型。

●决策依赖型:进入股市大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没有投资经验、没有投资偏好、没有投资分析能力。多以身边人的指导或其他人的个股推荐为投资目标。

●决策成长型:对证券投资有一定的经验,具备了一点的分析能力,没有固定的投资偏好,投资偏好会随市场环境和外围因素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虽然能够依靠自己的分析进行选择股票,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荐股的影响,希望得到专业性参考建议。

●决策成熟型:对证券投资有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丰富的分析能力,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投资理念,能够依靠自己的分析进行选择股票,虽然也会接受其他人的荐股,但大多会慎重选择,并进行仔细分析推荐人的推荐理由。

决策偏好与服务资源的配套说明:

越是成熟的投资者,越是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需要的资讯信息往往是大量的、系统的,即从宏观到行业,再到个股,从国内到国外等。这类客户对待资讯的特点是重视来源与过程,需要有相当强的说服力资讯,而并不过多在意结论如何!

而越是不成熟的投资者,没有独立的分析能力,只能迷信于“内部”信息,更看重小道消息和其他人士的推荐。对于这类的投资者,资讯提供就应该注重结果,而应该简化过程。

依据分类分级、重要度、贡献度三大指标适当性配置服务资源我们通过《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分类分级管理的应用》(上、中)分别阐述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习性、决策偏好的构成及基本原理,它是券商构建客户分类分级管理以及适当性服务的三大要素,但了解客户只是在分类分级上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如何将券商资源与针对性客户适当性匹配,才是实施适当性服务的关键所在。

因此,本文主要讲解,如何依据分类级别、重要度、贡献度三大指标适当性配置服务资源;根据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可以依据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为投资者提供适当性服务的服务。我们这里所说的服务,包括三个方面:通道服务、资讯服务和产品服务。通道服务,考量是服务辐射的半径、服务的速度、服务的便捷;资讯服务,考量的是资讯的针对性与功能性;产品服务,考量的是为客户的谋利性。

通道服务:包括接触客户的物理渠道,客户接触服务通道(如行情终端、手机),客户交易的通道等物理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券商输出服务的路径与辐射面,而不同的通道,对服务内容形式要求与效果有别。

资讯服务:从客户角度对资讯需求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持仓股资讯的快速多元化需求,以及共性资讯通过功能的可选择性来达到相对针对性需求,这一体系,我们称作为“自助性资讯”;另一类是,咨询性需求,是指某客户单一专项性需求,券商通过一对一方式加以解决,这一体系我们称作“主动服务体系”。就资讯的种类来讲,或文字、或数据、或图型、或听或看,应是元多化的。

产品服务:是在通道服务与资讯服务的基础上更为高级型态的核心性服务,如何通过投资理财产品持续针对性谋利型服务。

在确定投资者行为类型,明晰券商所能提供的服务后,只需要根据投资者各种行为型特征,针对性地配备一些服务,即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适当性服务需求。

三大资源分级配置参考方案投资者类型
通道服务
资讯服务
产品服务

进取型


高速行情软件;闪电交易软件;手机交易系统;账户查询服务;短信电邮通知服务;视频投资指导服务;账户管理工具服务;股票分析工具服务;专属投资顾问投资指导服务;专属投资顾问账户管理服务;综合性投资秘书服务。
基础证券信息服务;机构研究报告服务(摘要服务、原版服务和统计服务);持仓股票的个性资讯;股票资讯搜索服务;策略研究期刊服务;投资策略服务;投资组合服务;资金流向统计服务。
股票;权证;期货

积极型


高速行情软件;闪电交易软件;手机交易系统;账户查询服务;短信电邮通知服务;视频投资指导服务;投资者教育服务;账户管理工具服务;股票分析工具服务。
基础证券信息服务;机构研究报告服务(个股类研报摘要服务和统计服务);持仓股票的个性资讯;股票资讯搜索服务;投资组合服务。
成长激进型

稳健型
一般行情软件;一般交易软件;账户查询服务;短信电邮通知服务;视频投资指导服务;投资者教育服务;专属投资顾问投资指导服务;专家在线咨询服务;账户管理工具服务;股票分析工具服务。
基础证券信息服务;机构研究报告服务(个股、行业、策略、基金类研报摘要服务和原版服务);持仓股票的个性资讯;股票资讯搜索服务;策略研究期刊服务;投资策略服务。
股票;基金;券商集合理财

保守型
一般行情软件;一般交易软件;电话委托交易;账户查询服务;短信电邮通知服务;视频投资指导服务;投资者教育服务;专属投资顾问投资指导服务;专家在线咨询服务;账户管理工具服务;股票分析工具服务;专题报告会服务。
基础证券信息服务;机构研究报告服务(个股、行业、策略、基金、债券类研报摘要服务和原版服务);持仓股票的个性资讯;股票资讯搜索服务;策略研究期刊服务;投资策略服务。
股票;基金;债券;券商集合理财






我们需要不间断探索适当性服务的三大规律,风险承受对投资产品适应性的规律、投资习性对通道资源选配性的规律、决策偏好对资讯资源针对性的规律。

总之,适当性服务是实现以客户风险可控范围内所需的服务与产品,最终通过券商的适当性服务增强客户的归属感、信任感与依赖感!

结束语:从《券商适当性服务的思考与对策》(上、中、下)到《风险承受能力与客户分类分级管理的应用》(上、下),历经七次连载在今天已刊登完毕。这既是博览财经去年推出《券商客户分级管理》系列专题的续集,也是我们在今年上半年对券商经纪业务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是我们在多家券商已实施或在建项目的成功案例中所获得的结晶。正是有了券商的支持,才令本次系列内容有了可操作性,也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也因此得到了证券监管部门的肯定。本系列得以成文,如能给大家少许启迪与借鉴,则要衷心感谢支持博览的券商!(李宏图、胡瑾/文)
作者: 烛影摇红    时间: 2010-8-14 17:50
很难静下心看长的文章了
作者: 天高云淡    时间: 2010-8-14 19:44
很难静下心看长的文章了
烛影摇红 发表于 2010-8-14 17:50

同感!尤其是不懂的方向!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08:35
资产通胀将分级推进?
【博览资讯报道】流动性并不是资产通胀的唯一推手,未来人民币升值和收入分配改革将陆续走上前台,成为未来分级推进我国通货膨胀和资产通胀的新动力。

人民币升值推高资产价格。自2008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在6.82附近窄幅波动,这期间由于美元汇率持续下降,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了约10%,这已经导致世界主要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而新兴国家最近也开始忧虑中国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或者升值,或者等待更多的反倾销措施,中国靠汇率贬而不升保护出口企业的政策,恐怕难以持续了。未来一年内持续流入的外资会逐步与国内资金博弈资产投资机遇,不过终将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资产价格继续走高。

收入分配改革推高消费价格。“国富民强”与“和谐社会”目标一致需要对显著滞后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革。30年前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启了日本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使得日本的繁荣得以延续了更长的时间。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也处在增加居民收入改革的最佳节点,无论是为了加快消费经济的转型,还是顺应民意、缓解社会矛盾,都应该尽早启动一系列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据悉权威部门已经在制定有关方案,教师工资制度改革也已经拉开增加居民收入改革的序幕,公务员的薪酬体制改革也在反复酝酿之中。收入增加及其预期,对于诸如房地产和生活消费品的价格,都将启动稳定或推高作用,而持续上升的房价会不断强化个人收入增加的社会诉求。  

通胀初期无熊市就股市而言,通胀初起无熊市。CPI已经由负转正,但由于生产过剩以及消费品充足,未来的通胀很可能是比较温和的。所谓货币从紧防通胀,目前属于“有争议、无风险”的状态。在CPI增幅达到5%以前,不太可能有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遏制资产膨胀。鉴于央行对负利率有极高的容忍度,房产与股市有望领衔“中国造富运动”。

资产通胀才刚刚开始相信我国资产通胀仍将持续。明年春季的贷款高峰还会再现,人民币升值也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而且,做为政府主导的当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严重滞后的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居民收入增长将逐步开启消费增长的大门。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资产通胀仍将持续下去。

值得警惕的首要因素是美元加息——具体时间难以预料,有待今后出现新的判断依据。只是但愿未来美国的复苏和美元的加息不会重演新兴国家以前的危机。这个愿望虽然良好,然而历史已经多次告诉我们:经济周期的宿命实际上很难更改。美国的复苏一旦开始,应该会吸收大量的全球资本重新流入美国,开始美国新的复兴周期,而发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博弈的结果,也许博弈的最终对象就是时间——如果在资金外流以前,中国资产通胀已经得到部分的主动治理,则届时的冲击就会小很多。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08:38
它的美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
★ 脱掉鞋子不会臭的农行

在绿鞋即将脱掉的一刻,农行将再一次成为吸引眼球的焦点。但这已无关紧要,农行的重要性已经被众多机构看中,当做了玩转A股的一颗棋子。从当前其它大银行股股价来看,工行、中行其价格水平已经触到7月反弹初的低位。农行脱掉鞋后不会臭,很大程度上可能成为两市反攻的催化剂……破发不是坏事,很可能会成为脱胎换骨的前奏。

★ A股“感染”上超级病毒

医药股周一上涨受到超级病毒消息影响,但究其深层原因是机构重仓所致。年初以来,机构资金吃药就没有消停过,年初以来上涨得最好的一个板块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医药板块。从资金流向和消息看,医药股的行情仍有延续的可能。当维系两市人气与赚钱效应扳块再一次回到市场,这对于市场后续的反弹至关重要。

★ 4000亿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一位参于《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文件起草的人士称,有关法律条文早就拟好,所有的数字部分都空着,以便于随时填写。对于该文件起草者,15%还是20%并不是最重要的。“虽然数字对于媒体来说可以演绎为4000亿资金还是8000亿资金入市。”该了解内情的人士笑言,“管理办法什么时候颁布,这才是一个关键。”

8月5日,《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的发布是与银监会加码房贷压力测试、央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同步进行的;而8月11日,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20%提升至25%是与7月主要经济数据CPI数字的公布同步的。

★ 企业年金“新政”近期破冰

知情人士透露,企业年金的相关投资新政最快年内就会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可能会将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由30%调整为40%甚至高达50%。这是继8月11日保监会发布新规上调险资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上限后,市场中另一重要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松绑”。

★ 每年增加1500万就业岗位的“诺言”

备受瞩目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预计于9月中下旬发布。随着规划实施,将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与“新能源发展规划”相比,后者不仅包含了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的开发利用,还将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对传统能源升级的新内容囊括其中。

★ 没有成交量的上涨“可疑”但令人期待

“股市似乎是颇有吸引力的,但是它的美确实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尽管7月涨势喜人,但各交易所成交量达到了全年最低水平,没有投资者参与的一场华尔街夏季涨势很可疑。相关统计显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自1896年建立以来,8月的平均回报率可以达到1.3%,在全年当中仅次于7月和12月(这两个月的平均回报率为1.4%)。股市在7月份的表现已是有目共睹,按照这个统计结果,8月份的行情令人期待。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08:39
城市化警钟:农村户口成“抢手货”
    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之一的东部沿海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已悄悄在中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城乡间出现。

研究人员认为,“逆城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与农民牵动的利益链条越来越长,可进入城市后的获益却不多。但让不少人担心的是,如果“逆城市化”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城市化率的提升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停滞。而大量人口回流农村,也不利于扩大内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部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农民身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多,有的农村户口甚至牵扯到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为千方百计把户口迁回农村,不少人费尽心思,有的地方还出现“曲线非转农”的现象,浙江省桐乡市曾在一年间出现52例跨省“非转农”。

然而,并非所有“逆城市化”现象背后都是巨大的利益诱惑。在东部,相当一批人选择离开大城市,与无法支付高额的生活成本有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量农村务工者涌入城市,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随着一线城市生存压力加大,从农民工到普通白领,许多人现在对大城市失去了兴趣。

有关户籍管理官员指出,再加上高额的房价与不断上涨的物价,即使政策完全放开,多数进城人员也难以实现落户生根的意愿。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08:40
中国经济:“赶超”日本,下一步直接“对决”美国
    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1.339万亿美元的二季度产出。这意味着中国有 可能在今年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仍然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从未享有过的地位。在21世纪的很多时候,中国都将“大国崛起”作为自己的梦想,而现在,梦想更加清晰。

在带来胜利的喜悦之际,也给它带来了压力,中国虽然还并不习惯于以全球政治巨人的身份出现。

但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所言,“美国正谋求加强它在亚洲的存在,以提升美国的出口,并反制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

值得自豪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驻纽约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曼说,中国超越日本将是“全球经济的一座里程碑”。他说,中国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如何渡过了对多数国家来说都非常艰难的一段时期,并以强劲的步伐保持了增长。

10多年前,按当时汇率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它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2010年,预计德国将排在第四位,法国第五,英国第六。除中国以外最靠前的新兴经济体是巴西,预计它将排名第八,次于意大利。

这种地位的变化,时值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已经20年,跟中国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过去几年,日本似乎已经接受了将不可避免地失去亚洲经济领头羊地位的现实。

日本大报《朝日新闻》4月份针对2392人展开的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说他们认为日本经济被中国超过并滑落至第三位是一个“重大问题”。

在东京出租车司机Koichi Yamata看来,两国命运的分化是很明显的。他说,这些日子,他接载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而成本意识日益强烈的日本人却比以往更少乘坐出租车了。他说,这让人悲哀地联想到日本已经下滑了多远。

Koichi Yamata说,或许话不应该这样说,但看到中国人享受我们过去曾有的那种经济繁荣时,我真的觉得有些无可耐何。

迎接美国挑战与中国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相一致,全球“霸主”美国对中国倾注的热情也越来越多。

经济学家认为,在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再花十几年时间就有可能赶上美国。

多年来,美国高层主要关注的是中东地区,但最近他们加强了对亚洲地区的访问,并展开了一系列商贸与安全活动。美国出席的地区论坛比以往多了,并在跟各国商讨新的贸易协定、联合军事项目和其他合作事项。另外,对于同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等地区问题,华盛顿采取了一种更为强硬的立场。

美国国务院分管经济、能源与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霍马茨说,亚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如果美国不积极参与,中国等其他国家变得更加主动,那么我们将发现自己的地位遭到削弱。

奥巴马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要同中国打交道,就得有实力,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强化盟友并寻找新朋友。

新华社最近对美国国务院发出言辞警告说:“西方列强往往会挑动其他国家陷入不和、纷争,埋下地区紧张的种子,然后以‘仲裁者’、‘平衡者’的身份介入,对争议各方‘分而治之’,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亚洲外交官们说,与中国做出的更广泛的努力相比,美国相形见绌。中国政府非常积极地派遣官员进行双边访问、参加地区会议,重要的是,增加投资和贸易。根据中国政府数据,今年稍早中国与东盟达成新的贸易协定,接下来几个月总贸易额增长近50%,而美国与东盟的总贸易额仅增长28%,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不到一半。

中国已沿着自己的航道建设或整修了一些国家的港口设施,以保障美国国防部所谓接近“中国一串珍珠”的通道口──这涵盖从南中国海穿越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再至波斯湾的广大地区。中国计划与泰国共同开发一条新的铁路线,这将加强泰国日益败落的铁路网。

在该地区中国努力促进贸易和金融交易,本月与新加坡签署了价值人民币1500亿元的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等给予本地进口商使用人民币买入中国商品的选择,从而减少对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货币的依赖。

驻雅加达的印尼工商会副主席乌诺说,准确地说中美之间是竞争关系。我们欢迎正常的竞争,这对我们都有利,而且能促进增长。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08:41
上海基金业风波频发 31家公司超10家卷入
    看似 “波澜不惊”的上海基金业,最近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波集体爆发。掐指粗计,上海滩31家基金公司中,超过10家卷入各式各样的麻烦,而且这些麻烦还并不算小。

在世博期间最兴旺的“旅游景点”陆家嘴区,虽然难见一个贩售报刊的书报亭,却并不缺少新闻,或者说,传闻。明晃晃的白日下,游客们抬着脖颈仰望地一栋栋高远的大厦里,每一幢都有着各自的苦闷。

丑闻漩涡中心换址、换人,从陆家嘴老地标金茂大厦,迁往东亚银行大厦不到一年的中欧基金公司,本欲以崭新面貌放手一搏,却突然遭受无妄之灾。

新上任的投资总监许春茂涉嫌内幕交易而被上海证监局调查的消息一时沸沸扬扬。而由于事起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就职期间,其老东家也不能幸免被卷入其中。

而此前一周,被媒体紧追不舍的还是华泰柏瑞基金公司 “匿名信”事件,爆总经理陈国杰多项违规之举的“万言书”,被证实缘起高管间的内斗。虽然公司以一纸将其定论为“造谣、诽谤”的《严正申明》回应,但由于影响甚广,证监局已介入调查。

相关调查结果,均尚未公示。被波及的基金公司黑白难辨,一片阴霾。漩涡中心的中欧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公司自认流年不利,对于两家公司而言,2010本应该是写入年鉴的重要时点。

经历了长期群龙无首的中欧基金,今年终于迎来管理团队的重构,刘建平2009年走马上任总经理后不仅对办公场所换了“风水”,还对投资和市场两块左右臂引入“气象”。拥有良好声誉和历史业绩的许春茂,就是在此时从光大保德信被挖来允以副总经理之职主管投资。另一位被同时挖来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徐红光曾表示,之所以坚定来中欧基金工作,也正是出于对许春茂的信心和倚赖。然而出师未捷,“铁三角”再遭遇困顿。

华泰柏瑞基金正在翘首期盼着今年最重要的产品——沪深300ETF。在股指期货元年,这只曾被该公司员工称为“秘密武器”产品用来为品牌打“翻身仗”,而彼时华泰柏瑞正遭遇2009年新发基金华泰柏瑞领先优势的滑铁卢。然而新产品尚未到来,老产品在此当口遭遇尴尬,匿名信中多处诟病皆围绕于此。

痛苦磨合期纷争并不止于华泰柏瑞,深感头痛的总经理也并非陈国杰一人。今年刚到天治基金走马上任的刘珀宏同样遭遇困顿。

这位原海富通总裁助理,业界最年轻的老总,只用了极短的时间考虑,便横心履任天治基金,但显然他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经理刘珀宏与董事长赵玉彪之间的权事之争已不是秘密,关于公司某用人权之争使两人迅速对立。而根源则在于二人权责失衡——公司董事会与投资委员会中始终没有刘的一席之位。

于此同时,巴黎银行正准备将其所持的申万巴黎基金33%股权转手三菱UFJ金融集团。此前有媒体报道,该公司也长久苦于股东不和、人事纷争之中。

离职传闻波澜在疾风骤雨之外,风雨欲来的是传闻总经理将离职的三家基金公司。这则年初便流传出风声的消息,在各方人士小心求证与传说之中,以徐来之势蔓延开来,波及交银施罗德基金、国泰基金以及汇添富基金。

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莫泰山对媒体坦承,“确实想过(加盟重阳),但是最终是否能够去,以及具体的时间表,还很难说。”这是莫泰山在交银施罗德整整第五个年头,也是接掌帅印的第三年。

同样执掌国泰三年的金旭也遭遇 “离职说”。但从她的公开言表之中,很难将其解读为心存去意之人。金旭最近一次在媒体公开露面是今年3月在接受专访,她表示,三年前立志将国泰推向全国的理想已经接近完成,“下一步是要把全国的国泰打造成全世界的国泰”。同时她还表态,即使基金公司组织形式仍旧没有变化,“我也会一直留下来。尽自己的能力做点事情。”

但人们往往认为市场上没有空穴来风之事。关于汇添富基金总经理林利军的传闻也并非首次。有基金公司人士指出,“汇添富今年却是反常的低调。”一向对公司宣传和形象要求到近乎苛刻的汇添富,却同时缺席了2009年度业界三大基金奖项,而此前汇添富是对荣誉最积极的簇拥者之一。而林利军本人今年也鲜有抛头露面。近日见到林利军的人士称,其依旧是精力旺盛,兴致高昂。“我对我的团队很满意”,他在闲谈间表示。

“这三个人对于公司的影响太大,如果真的走了,那真的对公司还得多观察观察。”有基金业研究人士认为。“(他们)都是属于进取型的领袖人物,都是走的是进攻型的发展道路。”

国泰基金今年已经完成3只新基金的募集,而汇添富也拿到第3只新基金的批文,即将开始发行;而交银施罗德在整改结束重新获准发行产品后,开始提速猛追,目前已同时上报了两只基金产品。

投研流动加速相比老总扑朔迷离的离职传闻,投研人员的流动更是确定又频繁的。大公司的扩容,小公司的发展,均需要大量的“血液”。恰好,上海有足够多处在“长身体”阶段的中小基金公司。除了研究员之外,成熟基金经理的挖脚也更加激烈。

上投摩根和交银施罗德野心勃勃的投研扩张计划一直在进行着。上投摩根投研团队群星计划已进行了一年多,除了招募大量研究员外,原国联安基金的吴鹏被作为成熟基金经理引入,原华宝兴业冯刚则成为其空缺近一年的投资总监人选。

管理信诚四季红混合三年的“老人”管华雨也在前不久辞职前往交银施罗德。

而中小规模基金公司的人才角力也丝毫不见松懈,长信基金从东方基金将明星基金经理付勇引入。新成立的纽银西部梅隆基金则挖来原华宝兴业的闫旭。

有来有往,在一些基金公司加大“扩军”的同时,华宝兴业、中海、长信等基金公司则遭遇人才流失之痛。

泡沫化野蛮生长上海滩基金业潮退涨的快,退的也快。经历一年震荡市,资本市场的大浪打在上海滩的泡沫,迅速退去。

基金份额的流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截至今年8月13日,规模净流失最多的十家基金公司中,有6家位于上海。

交银施罗德和国泰基金分别以减少177亿份和130亿份排在前两位。而若以份额流失率来看,更是惨不忍睹,以申万巴黎为首,份额流失率高达40%,其后排名的6家均是上海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资产净值的变化更包含了基金公司投资业绩的喜忧,上海规模最大的两家基金公司交易施罗德和华安基金赫然在减值榜的前五。截至目前,上海三十家基金管理公司总资产净值为6769亿元,较去年末蒸发2000亿元,缩水率达30%,超过行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而在一年前,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番光景,份额增长前十的基金公司中也有5家是上海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国泰基金和申万巴黎均名列前茅;资产净值的增长速度,也赶超不少第一梯队的大型基金公司。

可是为何今年潮退如此迅猛?基金公司人士言称,天灾人祸皆有之。

海派文化中,重面子却更重里子,但成长中的上海基金公司对于“长大”的欲望格外强烈,在第二梯队扎堆的基金公司们,都仰望着挺进业界“前十”。

在陆家嘴这块不大的区域中,便扎堆了二十多家大大小小的基金公司。阳光私募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茬比一茬高。虽然上海公募基金体量总体而言在京广深中最大,但基金研究人士却论断它“大而不强”。

事实上,上海的资产管理业并非没有竞争力。

伦敦金融城委托Z/YenGroup调研,在今年三月发布的第七次国际金融城市排行榜(GFC-7)中,上海位列11位,排在第9位的深圳之后。但从资产管理业的单项排名来看,上海排名第7位,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香港(第4位)。

更多的新基金公司愿意选址在上海,大量的投资人才依旧青睐上海。一份咨询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地区基金公司无论是在总固定薪酬,还是在现金总收入上均低于深圳和北京的基金公司,这说明上海基金业需要加大竞争力的同时,也意味着上海拥有强大的吸引力。

上海的优势在哪儿?GFC-7显示,上海整体竞争力排名第8,超过深圳2位;从分类单项竞争力也占据着优势。人才指数,上海排名第10位;市场准入,上海排名第7位,基础建设上海排名第10。

“基金业仍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很多公司并不清楚自己的方向,这在部分吃不饱饿不死的中小基金公司尤为明显。”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而上海因为聚集了更多的中小基金公司,而成为“野蛮生长”的代名词。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11:42
外媒看中国通胀:一座“活火山”
    7月中国经济数据的“现身”,先是引来国内股市一片跳水声,随后全球各大媒体纷纷聚焦中国,“中国CPI创新高”成了它们异口同声的话语。

英国《金融时报》第一时间刊文称,通胀大幅攀升,是中国未来数月面临的一大风险。

不过,美国《旧金山纪事报》认为,这种上涨趋势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澳大利亚人报》则指出,中国今年的CPI上涨将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

风险:警惕通胀“火山”爆发据悉,《金融时报》以《中国经济7月继续减速,但通胀抬头》为题报道称,中国在未来数月将面临通胀大幅攀升,并且如果经济减速的步伐逐渐加快,那么将压缩政府扶持经济的空间。

美国研究机构相关分析师也表示,CPI创下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提醒人们,中国货币刺激政策的代价尚未完全显现,通胀“火山”距离爆发为时不远了。

但是,英国路透社则认为,中国主要增长指标放缓、CPI反弹,这些市场都已有预期,金融市场对中国数据的反应总体上偏向乐观。

分析:CPI上涨不会长久当不少专家认为中国通胀攀升的风险大增时,英国媒体对CPI的未来走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部分地区持续的灾害天气、国际市场粮价及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是否会助推中国CPI的涨势?”

《旧金山纪事报》在报道中指出,尽管中国CPI飙升至年内最高水平,但是由于大部分原因是受洪灾、农作物涨价等影响,这种上涨趋势将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

报道援引该分析师的话称,7月的CPI高点所标志的“物价压力”将会消退,政府将会更加关注提振经济。此外,7月房价与6月持平也标志着政府对房价的控制正在起作用。

预测:全年CPI可控《澳大利亚人报》援引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蒂芬多夫的话称,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政府担忧的话题之一,但是没有迹象表明中国的CPI在短期内将上升到4%的高位。该报道任务,由于此次CPI数据只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未来数月内通胀的压力将逐步减小,全年CPI上涨将在政府的可控范围3%的水平之内。

美国媒体《市场观察》也认为,尽管CPI上涨至21个月来的新高,但在严重的洪灾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后,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消除物价上涨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对于中国现在面临通胀高压的说法,《市场观察》认为言过其实了。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贝哲民表示,通胀总会引起一些忧虑,但没什么信号暗示短期内中国的CPI会大幅飙升。他预计,预计年底前,CPI增幅将接近中国政府设定的3%目标。

但是,美国媒体也强调,中国政府不得不谨防物价在未来几个月内的上涨压力。有报道认为,有众多因素将拉动中国CPI在未来几个月内持续上涨,其中包括早些时候政府的基本工资上涨政策等。该报道还指出,对CPI的担忧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利率的变化,导致今年内初次银行加息将在第四季度发生。

热议:中国经济在有节制地减速谈到中国经济数据,外媒自然离不开重谈中国经济放缓的话题。英国媒体报道称,中国经济或在全面加速下滑。

《金融时报》表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正从今年早些时候的潜在过热转为有节制地减速。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表示,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有节制地减速,而非急速下滑。但是,下降速度仍让一些分析师感到吃惊。由此,一些人开始呼吁政府改变策略,撤销一部分紧缩政策。

高盛经济学家乔虹和宋宇日前指出,当前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显然过于限制经济,这在近期内将对国内需求增长施加更大的下行压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以《7月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为题的报道指出,7月中国工业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均放缓,这暗示着中国经济活动的持续减慢。

(SPQ)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11:50
通胀概念还会炒多久?
    在通胀概念股前一阶段疯狂之后,是否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总的来看,如果市场避险情绪回升,物价上涨压力有所缓解,炒作资金对农产品的偏爱就有所下降。

避险情绪疑似转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市场,本轮粮价加速上涨正好和美元加速下跌、欧元加速上涨时段十分吻合,都始于6月底。这期间,全球市场充斥大量资金,市场风险偏好逐渐回升,助推资金开始流出美元等避险资产,重新流入高风险资产逐利。在资金回流高风险资产过程中,恰好遇到全球性气候灾害,例如中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地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这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绝好的基本面支撑。同时,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迟缓,使得资源价格和股市缺乏充分的上涨理由,因此农产品价格走势明显强于全球各大股指和资源价格。

然而,就在最近两周,市场情绪重新趋于谨慎。不断公布的欧美和中国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复苏的力量似乎在进一步减弱,直接导致美元指数结束了连续下跌的势头,出现大幅度的反弹。最新的迹象表明,全球资金再次开始寻求避险资产。全球各主要期货市场中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开始放缓。

通胀压力或将减轻就国内而言,通胀压力大增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试图稳定粮食价格,包括加大农产品价格监控力度和查处串通涨价行为等。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已经连续四周在公开市场上实现净回笼资金,信贷管制也继续被严格执行,这些政策都有助于减轻通胀压力。

海通证券认为,中国下半年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原因包括:1.经济回落趋势明显。2.季节性因素减弱。3.输入性通胀压力减缓。4.下半年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将有所减弱。这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季节性因素的减弱。近期引起中国粮食减产预期的洪涝灾害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目前已过立秋,随着时间推移,洪涝灾害影响可能将逐步缩小,灾害天气对物价影响也会随之慢慢减弱。

估值优势已不明显本轮反弹中,在通胀概念股远远跑赢大盘的同时,其估值也出现了大幅提升。例如在农林牧渔板块中,敦煌种业目前静态市盈率超150倍,丰乐种业2010年动态市盈率接近35倍,登海种业的2010年动态市盈率更是超过了50倍。獐子岛和好当家这两只水产养殖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到了40倍左右。另外一类通胀受益股──商业股估值目前也不低。根据海通证券的数据测算,商业板块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处于历史中枢上端,吸引力已经减弱。

短期来看,除天气之外其他推动通胀概念股上涨的各大因素基本面均出现变化:未来通胀压力可能有所减缓,估值优势已经不明显,市场避险情绪有所回升,这都可能对通胀概念股的继续上行构成压力。而现在A股又开始出现调整态势,如果受到大盘拖累,通胀概念股的炒作步伐放缓也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但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的通胀压力可能会一直存在。从大环境角度考虑,如果全球经济前景继续不明朗,欧美很可能长期维持超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环境,全球市场上流动性将比较充足,一旦粮食产量继续遭遇灾害天气而导致低于预期,或市场情绪重新回稳,农产品价格仍然面临上涨压力。(傅峙峰)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11:53
中国经济可能无法实现“软着陆”
    有新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加速放缓,这令全球市场感到恐慌。尽管如此,中国政策制定者似乎仍打算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上周,他们下令银行将巨额表外贷款(或许高达2.3万亿元人民币)转回表内,这可能影响银行在未来18个月的放贷能力。他们还宣布关闭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2000多家企业的设施。最近,总理温家宝将政府节能目标称作是“一条不应妥协的红线”。

但是中国有一个薄弱环节。中国央行上周四制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比周三收盘价低0.36%——这可能看起来幅度不大,但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缓慢的背景下,这是一次重大贬值。

在一些分析师看来,人民币贬值可能反映出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担忧。招商银行驻深圳分析师刘东亮向彭博(Bloomberg)表示,中国央行可能在调整人民币升值步伐,因为周三的数据不太好。

然而,更有可能的是,这是央行在警告投机者:自6月放弃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后,人民币目前是一种双向押注。近几周来,官员们反复强调,人民币将参考主要贸易伙伴的一篮子货币,而不仅仅是关注美元。随着美元升值和欧元再度走软,中国央行今日抓住时机,小幅压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不过,正如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贝哲民所言,美元恢复弱势后,中国将面临重大考验。中国汇率新政的逻辑在于,人民币兑美元随后将升值,但前提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对进一步收紧政策仍感到放心。

而针对已经连续7个月的负利率状况,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直言,当前应当给出正利率信号,允许存款利率适度上浮。他同时表示,今年下半年应当坚守年初提出的信贷目标。

中国经济可能无法实现“软着陆”中国正面临两难境地。国内需求提不上来,而通胀压力却持续存在。朗伯德街研究所经济学家黛安娜•乔伊列娃表示,中国政府也许会发现,很难制定有效的政策方案。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循环周期的最糟糕阶段。乔伊列娃说,本季度产量增长很可能会严重低于往常,但经济仍在以超出潜能的方式运行,且通胀正不断加剧。过去几个月的事态已经清楚地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涨。亚洲其他制造业经济体现在也受到了连带影响。

乔伊列娃还表示,中国最新的货币供应和工业生产数据,证实了上周一公布的贸易数据所透露出来的一个信息,即:经济已经开始大幅放缓,而这轮调整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内需求。

随着今年底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迅速减速的出口增长将加剧内需不足,导致剧烈的周期性衰退,这将不太会是大家希望看见的软着陆。

勿指望中国经济即刻转型如果这个世界是美国说了算,人民币将会走强,中国贸易顺差将不复存在,而且一般而言将成为全球需求的引擎。

然而,事与愿违,上月中国的贸易顺差高达287亿美元,创18个月新高。名义上在6月份已与美元脱钩的人民币,至今才升值0.8%。需求增长不但没有提速,反而显得疲乏无力。原油进口(衡量生产状况的良好指标)月度环比下滑18%。

形势可能会变得更糟。在一连串遏制投机政策打压下,房地产价格趋于下跌。银行尚未因不分青红皂白地大举放贷(去年放贷1.4万亿美元,相当于经济产出的四分之一)而遭受坏账打击。的确,就连出口行业也不是稳如泰山。7月份数据可能受到部分出口退税政策即将终止的提振,而6月份工业生产数据疲软,似乎表明部分工厂正在减产,以消化大量存货。

与此同时,在粮价上涨的推动下,通胀可能加速抬头。放贷也可能抬头,银行仍承受着放贷的压力,而并未因贷款质量恶化而收敛。在平抑物价和刺激经济增长之间,中国将肯定会选择后者,其信念是:就业对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大于通胀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尽管去年11%的经济增速可能过快的意识,似乎正逐渐深入官方思维)。

因此,好消息是中国经济不太可能急刹车,而坏消息是,对美国和世界其它地区来说,中国并不会就此转变成一个消费大国。中国私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徘徊在35%上下,现在也不会很快变动。

(JC)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7 11:59
如何玩转前沿市场
      就在许多投资者对任何类型的风险都予以避让时,一小部分人正涉足世界上最具变数、风险也最高的角落,而且这一群体的人数呈上升之势。

随着养老金基金和其他投资者着眼于将其投资组合多元化,并追求更高的回报率,所谓的前沿市场近来重新受到关注。他们将钱投到那些位于投资世界中最遥远角落的国家,甚至远离了所谓的新兴市场,例如斯里兰卡、孟加拉和象牙海岸。

前沿市场今年迄今的回报率要比那些发展程度更高的市场稍胜一筹。前沿市场大多为金融、电信、能源和工业企业所主导。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前沿市场指数7月份上涨了2.4%,相比之下,追踪外国发达市场的MSCI EAFE指数却下跌了6.7%。同期标普500股指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则大体持平,分别为下跌1.2%和上涨0.2%。

根据追踪基金流动的波士顿公司EPFR Global,投资者为追求更高回报率、寻求与其他市场的低关联性以及找寻传统股市的替代品,今年为止已经向前沿基金投入了创纪录的11亿美元,这一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份。此前的纪录是2007年创下的4.427亿美元。

Forward Management的投资主管鲁瓦达(Nathan Rowader)说,多数前沿市场国家的资产负债情况都要好于负债累累的发达市场。他说,鉴于它们长期的基本面状况,许多前沿市场,比如像立陶宛和乌克兰这样的东欧市场,其股价都相对便宜。

然而也不能忽视风险。其中之一便是前沿市场较小且流动性弱,因此投资者或许难以从一只表现差的股票中抽身。还有许多国家不仅充满政治和货币风险,也缺乏行业和法律上的监管。追踪这些市场的指数所体现的回报率也存在局限性。MSCI对前沿市场的追踪历史追溯至2002年5月,标普前沿市场指数(不含海湾国家)也仅追溯至1996年。

前沿市场的波动性也为人所熟知。虽然MSCI前沿市场指数2007年上涨了38%,但它在2008年却下跌了55%。除此之外,这些基金过去也没有什么记录可供参考,其中许多带来回报的时间还不足三年。

有些分析师完全对投资前沿市场提出了警告。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资深基金分析师沃尔珀(Gregg Wolper)说,尽管在其中这些市场你会因为它们被低估而可能以更低的估值获得更高的回报,但这得不到保证。许多前沿基金还会不便宜──有些要收取2%甚至更高的年费,与之相比,晨星公司大盘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年费为1.4%。

仍想开发前沿市场的投资者有着比以往更多的选择。过去两三年间,Guggenheim Partners的Claymore Advisors、Invesco Ltd.的PowerShares和Van Eck Global都推出了以前沿市场为中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而T. Rowe Price Group Inc.、Harding Loevner LP和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则推出了共同基金。

有些基金,比如Forward前沿市场基金和贝莱德(BlackRock Inc.)前沿市场基金考虑到投资前沿市场的风险和困难而希望更多的投资于指数。但由于这些指数一开始往往包含了交投清淡的市场上那些流动性最大的股票,因此投资者也许最后手头会握有某些特定板块或是国家的过量头寸。

比如,追踪26个国家175个公司的MSCI前沿市场指数有大约30%是在一个国家:科威特,其中又有53%的比例是在一个板块:金融股。MSCI Barra指数及应用研究负责人尼尔森(Frank Nielsen)说,市场由金融板块主导的现象在前沿国家很典型。随着国家日益成熟,其他行业也会发展。

一些最有价值的投资在那些或许未被指数追踪到的国家。前沿市场投资公司Frontaura Capital LLC的董事总经理佩吉特(Nick Padgett)说,投资那些其他人还未投资的地方,你能更早出手,而且价钱也更便宜。这家公司最近一直在投资象牙海岸、坦桑尼亚和撒哈拉以南的其他非洲国家。

考虑到前沿市场的波动性,投资者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MSCI的尼尔森说,它实在是适合于长线投资者,他们相信这些市场将会更多地朝着新兴市场的标准发展。

Riedel Research Group Inc.的总裁雷德尔(David Riedel)说,接触前沿市场的另一个方法是找到一家在那里开展业务、而自身股票在美国或伦敦交易所交易的外国公司。Riedel Research是一家重点关注新兴市场的研究公司。雷德尔说,一些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如Millicom International Cellular SA和Central European Distribution Corp.提供了又一层保护,因为这些公司还必须满足美国的公司治理、消息披露和监管标准。

Neuberger Berman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萨丹哈(Conrad Saldanha)持有Tullow Oil PLC和Guaranty Trust Bank,前者是一家多数资产在加纳和乌干达的伦敦上市石油企业,后者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被萨丹哈称为是“尼日利亚最大的银行特许权之一”。

服务于机构投资者的贝莱德前沿市场基金的投资经理布里斯(Christopher Bliss)说,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前沿市场就像是马提尼里的苦艾酒,掺一点就够了。(Jane J. Kim)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0-8-17 12:15
谢谢田里草每日的经济大餐
作者: liw59    时间: 2010-8-17 15:36
完了吗,田市长?这么长的文章看了心里堵得慌,只能怪自己文化太低了,整不明白!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8 08:14
通胀因素需考虑动物生理需求

★通胀“季节性”因素与母鸡不愿意下蛋

央视特约评论员很幽默。在分析统计局CPI数据变动因素的时候,谈到了动物的生理原因。他说,七八月份,天气太热,母鸡不愿意下蛋,所以鸡蛋就贵了。显然,央视特约评论员同意统计局的结论,CPI的上涨是季节性因素。母鸡不下蛋就是一个例证。

★地产商“最优雅”的死法

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倒下,无疑是最优雅的死法。显然,房地产商得不到这样的殊荣。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担任多年主任的陈淮表示:“迄今,我们中国开发商只有四种死法,卷款潜逃、行贿案发、内讧解体、屯地被查。几乎找不到被市场淘汰的例证。这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今朝股市“英雄造时势”

股市从时势造英雄转变为英雄造时势。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在核心竞争力上最大的不同是传统行业更依靠各种资源或垄断,而新兴行业更依靠人力资源及创新。以前经济高涨时,牛股都成批出现,个股之间差异不是太大。而新兴行业则完全不同,就像没有微软就没微机时代,没有苹果就没有现在移动互联的兴起一样,新兴行业是因为一个优秀企业的出现,才创新出一个行业,而个人又是创新的关键。

★期指净仓位化身“章鱼帝”

截至8月12日,期货公司净仓位已经连续12天准确预测下一天股市的涨跌,如果按每次50%的预测准确率计算,这是一次1/8000概率的事件。所谓期货公司净仓位,是指股指期货交易中前20名多头期货公司的总多头期货仓位减去前20名空头公司的总空头仓位。

★“细分”龙头尽在中小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1日,在458家中小板公司中,有129家公司是细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其中有9家公司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比如亚洲最大的气缸套生产企业--中原内配、亚洲最大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大族激光、全球最大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电机生产基地--方正电机、全球最大的LBO、BO非线性光学晶体生产商--福晶科技等。

★光大银行:我穿“绿鞋”,我能“光速”

光大银行8月18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告还公布了上半年业绩。仅上半年利润就超过2009年全年利润76亿元的90%。光大银行IPO时间表历时仅28天,创A股IPO最短记录。光大银行A股IPO是继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之后,A股市场第三次采用绿鞋机制。

★9月黄金“梦回”1400美元

常规淡季可能提早结束,随着避险情绪的重燃,市场提早走出这轮中期调整成大概率事件。近5年来的历史数据显示,国际黄金市场大行情都是从9月份开始启动。如2005年9月初,金价从每盎司440美元附近启动攀升至730美元;2007年9月初金价从 670美元开始启动涨至1000美元上方;2008年9月份金价也曾从800美元附近拉升至900美元上方。黄金价格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预计今年也不会例外。

★高盛“捧商品”年底前有望继续上涨

高盛表示,商品价格到今年年底前有望继续上涨,预计原油、铜、锌、铂金以及黄金价格的上涨空间较大。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强劲,而且商品供应量增长有限,有助于商品的价格继续走高。由于最近经济数据疲软,商品市场基本面信号表现混乱,短期内商品价格变动较大。

(CK)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8 08:21
香港的一切苦难来自于对房地产的迷恋
    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香港经济便停滞了。过去13年里,香港人均的名义GDP(即未经通胀调整)上升了百分之十几。但因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跌了五分之一,而香港的生活用品大多来自内地,生活成本其实由人民币决定,因此,说香港经济“停滞”其实已算客气。事实上,若都用人民币衡量,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人的生活标准降的比日本人多。

此外,若没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的经济表现还要差许多。例如,香港实行零关税,内地客人去香港购买奢侈品,这是香港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大陆其实完全可以取消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因为大陆并没有相应的竞争行业。大陆的高关税仅是帮助把需求导向了香港。

香港股市是另一个经济亮点。它其实只是中国股市的国际板。上海其实可以很轻松地抢它的生意,只要把QFII额度提高到5000亿美元。没有中央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的经济会是今天的样子。

香港所有的苦难,可归咎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照理说,香港应当能够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日本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梦想,似乎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大陆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然后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这样的梦想,加上低利率,支持着香港楼价,令其比1997年的高峰期仅低了十分之一。

“香港的房地产是无价的,”当地一名炒房老手告诉我,“这就像一个宋朝花瓶或毕加索的画,内地有13亿人等着收藏它们,你说标什么价好呢?”

内地人提着成袋的现金到香港买楼,这样耸人听闻的故事在香港时有耳闻,但支持这个城市泡沫的真正原因是债务。这是老生常谈了。相比其经济增速,香港的债务上升速度是前者的三倍。事实上,香港私人部门的杠杆率甚至比1997年更高。经过1997年的崩盘,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杠杆率拉的如此之高,这也算是香港特色。

香港金融业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泡沫。普通的按揭贷款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挂钩,还不到1%。只要利率提高至3%,许多借款人就会陷入麻烦。难道这样的金融产品比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要强?香港政府如何能容忍这样的金融产品?一旦泡沫破裂,香港政府又将被迫通过限制供应来支撑楼价。每经过一轮这样的周期,香港经济就会变得更小。

另一方面,内地城市则在不断追求规模最大化。目前的楼市泡沫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让其最大化地促进发展。当泡沫破裂,它们会任由房价下跌,吸引新的资金接盘。

相反,每经过一轮周期,内地城市就变得更大。广州和深圳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北京和上海会是前者的两倍。香港的人口仅700万,要在中国的超级大城市中脱颖而出何其难矣。

香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部分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名义GDP和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速上升,楼价上升更快。人们说,楼价比收入上升领先了若干年,应该提前用收入买楼,这也能自圆其说。相比之下,目前的泡沫是一场闹剧。未来10年,工资不会迅速上升,香港的根本挑战是来自北部的竞争压力。过去10年,尽管香港经济停滞,上海快速增长,但香港的平均工资仍然是上海的2.5倍。

如前所述,香港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上海,而是像广州和深圳这样的邻居。香港如果不改变增长战略,它有可能失去在粤语世界的领先地位。

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它的住宅市值可能超过GDP的4倍,而仅仅一半人口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余居住在政府的“公屋”,或政府补贴带福利性质的“居屋”。香港经济以房地产为中心,在全世界独此一家。

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优惠,其实以抑制上海为代价。但这样的政策能持续多久?上海人口仅占全国的1.6%,而上缴的财政收入是全国各省份中最多的。另一方面,香港贡献的财政收入是零。忽视最能干的儿子,补贴最懒的儿子,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香港必须以地产政策平衡数量和价格,保持相关性。首先,政府应该制止疯狂的按揭产品,否则下一次衰退到来时,政府会吃尽苦头。对于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应要求银行作出更高的拨备。

其次,香港政府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卖地,应考虑物业税,以此取代前者。税率可以从百分之二开始,最终达到百分之五。这样一来,政府可降低支持地价的动力。考虑到香港人口老化,福利开支上升,这样的政策无可避免。

第三,香港目前的商业集中在维多利亚港周围的狭小地带,政府应规划替代性的更大的商业中心。新址可考虑设在大屿山。香港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要花一笔巨款,若无战略扩张,花这笔巨资不值当。

香港人梦想把房地产卖给内地投资客,到头来这可能也就是一场梦而已。人口老化,经济不振,仰仗中央,香港正痛苦地滑向边缘化。该醒醒了。(谢国忠)

(SJ)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8 08:30
PE“上山下乡”
    山东寿光市北环路,占地3000亩、投资20亿元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开业已半年有余,这个中国最大的“菜篮子”已经成为中国物价走势的晴雨表。而其背后则有“PE王者”——美国百仕通集团的身影。

过去几年,百仕通集团在亚洲的重点一直是印度。但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2007年,百仕通集团延请前香港政府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出任高级执行董事兼大中华主席,为重回中国铺路。

今年4月,百仕通集团牵头的国际私募财团向地利控股(Dili Group Holdings Co.)投资6亿美元,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依托,将构建一个遍布中国的蔬菜及农产品批发物流网络。

“PE的嗅觉异常灵敏,嗅到了中国未来投资的亮点。上世纪90年代,我到寿光调研,这里已初具农产品物流网的雏形。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基本都吃的是寿光菜,经过这些年,‘桃子’熟了,PE要来摘桃子了。”国家发改委外经所所长张燕生说。

“摘桃子”的不仅是百仕通集团。就在7月初,凯雷集团宣布入股饲料产业——卜蜂国际有限公司。此前一周,凯雷刚刚宣布以1.9亿美元收购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渔集团13.62%的股权。

外资PE自2006年至今,加快了布局中国农业的步伐,成为中国的“麦田守望者”。中国本土PE也亦步亦趋,软银赛富种有机大米、红杉资本培植有机蔬菜,一时间PE投资农业热骤起。

然而,目前并没有规范PE务农的法律法规。作为国家战略基础产业的农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甚至外资资本,在部委之间仍存在分歧。

聚焦农业“自从高盛投资养猪之后,农、林、牧、渔等领域就成为PE关注的热门领域。”一位内资PE基金经理表示。

2008年上半年,高盛斥资2亿到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这成为当年具有标志性的投资事件。

据中国风险投资网站China Venture统计,2009年,涉及农林牧渔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为7个,投资金额为1.3亿美元;涉及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案例为8个,投资金额12.7亿美元。

“这是进入农业比较好的时期。”负责投资卜蜂国际项目的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杨向东在北京东三环办公室说,“通过我们的进入,可以让这些第一产业的公司做得更好,带动它们发展,使其越来越规范。”

在不少外资PE看来,投资农业首先源于政府的支持。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投资的第一类企业就是农林渔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深,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不断加大。

自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都事关“三农”,财政每年投入农业的资金持续增长。到2009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增长大幅度增加到7161亿元,增加了1200亿元。

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一出台,农业投资项目骤然升温,据当时业界的评价,几乎每一个风险投资人手里都握有一个待考察的农业项目。

2009年10月,创业板上市,首批申报上市的105家企业中,就有7家现代农业企业。吉峰农机更是在上市后被热炒。

“这段时间,参加很多农业会议,总能见到PE的人,很多老总喜欢说,钱有的是,就是不知农业领域哪些项目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说。

不少PE界人士表示,目前大大小小的所谓PE非常多,而项目却有限,这就造成了诸多PE共同抢项目的现象,无形中也抬高了一级市场的估值。

“PE非常敏锐地把握住了中国农业政策动向。这些年中国的农业政策最稳定,支农、减税力度最大。”张燕生表示。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李万寿表示,“PE不是炒股票,不是跟着热点跑。”但很多投资的走向都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企业以家庭式作坊为主,生产分散,单个企业利润比较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贯穿产、供、销各个环节,单纯依靠政府资金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杨向东表示,中国的农业正处在“产业化”转型阶段,许多产业“领头羊”正在向大型集团转变。

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龙头企业有8.97万家,亿元以上的8000多家,销售总额大概4.25万亿元;2009年,894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43万亿元,企业平均销售收入约15.4亿元,辐射带动农户4000多万户,提供就业机会270万个。

农业领域的周期性波动较小,也是吸引PE进入的一个主要原因。“最近几年金融危机,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很大,相反农业产业的波动性就没有那么大,收益相对会比较稳定。” 北京老街盛元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鹏表示,“经济再不好,人总得吃喝吧?”

潜藏风险诸多PE都表示农业领域的投资潜力无限,投资细分化也非常明显。

美国普凯投资基金投资总监徐炯表示,中国整个农业的产业链细分行业众多,从产前的种子、化肥,到产中的种植、渔、牧、林和产后的深加工、零售,涵盖非常广阔,每一个领域都具有出现龙头企业的潜力。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表示,农业面临高速成长,我们也关注农业,但是我们可能会更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创造。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表示,市场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农业的有效供给最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的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有机农业、无公害产品及绿色环保产品,肯定越来越为消费者所青睐。

随着PE投农高涨,许多投资者开始更理性地去分析这个行业。“农业只能往高端看,” 复星创富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唐斌表示,“农业产业化的一些项目要强调壁垒,要有核心竞争力。”

为了规避风险,许多PE都将是否有技术壁垒作为选择企业的先决条件,一些农业上游具有创新或者独立技术能力的企业备受PE青睐。

虽然农业领域是PE投资的一个焦点行业,但其中隐含的潜在风险也不小。

“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大宗商品价格,”杨向东表示,“例如饲料主要原料是谷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价格浮动就会造成利润浮动。”

“靠天吃饭”仍然是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特别是种植业,受季节性波动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风险可控性差。目前,许多PE一方面通过买保险抵御部分风险,另一方面则通过跨区域、多基地分散投资的方式来规避。

瘟疫疾病也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2009年4月,起源于墨西哥的猪流感疫情爆发,随后,国内饲料类农产品价格全线暴跌。农业产业链的环环相扣带来“连坐”风险,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潜在的不确定性。

“所以投资这个行业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投资理念,不能说今年赌一把,然后明年肯定要卖,这个没有人可以预见。”杨向东说。

农业产业的另一个投资风险是调查困难。从财务报表来看,生物资产记录困难,尽职调查也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有一个人去投养甲鱼和鲍鱼的企业,他说这个鱼塘里有多少鲍鱼,每头多少量,你没有办法去盘查。”唐斌这样说。

酝酿规范对PE务农,各部委之间也存在不同看法。

商务部官员表示,应该看到 PE给农业带来的不仅是资本和技术,更是价值的提升,是农业企业改善公司治理,加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部分PE看重短期回报,可能不适应农业领域长期投资需求。农业部畜牧业司正司级巡视员陈伟生坦言,农业、畜牧业都是面临自然风险、需要长期培育和投资的产业。私募等带有投机性的资本,不仅像一般企业那样追求盈利,而且追求尽快盈利,注重短期收益,对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注程度还有待观察。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室主任张照新担心,能够得到私募青睐、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大都是行业的领头羊、龙头企业。私募退出时要接盘,一个潜在买家就是跨国企业,这样就为外资进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因为外资进入吞并龙头企业,迅速本土化,进而可以控制产业链。

美国农业公司孟山都(Monsanto)在去年申请利用中国野生大豆作为亲本培育的高产大豆专利,一度引起人们对中国大豆安全的担忧。之前,孟山都垄断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让阿根廷农民付出了惨重代价。

从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了解到,对外资PE,目前尚无专门政策和明确说法。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表示,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外资PE或者农业经营者的法规。

多位部委人士均认为,农业在产业和战略层面都有其特殊性,对PE涉农、尤其是外资PE投资农业领域有必要作专门规定。

据了解,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的相关调研已经展开。农业部正在制订有关政策,加强对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的管理。核心思路是,一方面支持农业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力求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

社科院研究员宋则建议,可以采取“政府引导基金+PE+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金融资本搞现代农业,并保证农业产业的安全。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8 08:34
美国的“锂”诱惑
    根据一份由美国军方和美国地质勘探局共同推出的报告显示,目前阿富汗蕴含有价值1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其中不乏铁、铜、钴、黄金,以及用来制造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电池的锂矿等,其储量之丰富,很可能使阿富汗成为下一个世界矿产中心。

但是,对于阿富汗发现的庞大矿藏,西方媒体表达了担忧,认为这个新发现却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带来财富彻底改变阿富汗的同时,也可能令阿富汗沦为资源争夺战的新战场。

巨大的宝藏2006年开始,美国地质勘探局使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力和磁力探测系统,对阿富汗将近70%的疆土进行测量。据美国专家表示,到目前为止,阿富汗最大的发现来自铁矿和铜矿,其品位之高,足够阿富汗成为这两种矿业的生产国。其他令人惊喜的发现,包括相当大储量的铌矿,这种金属在超导材料以及医疗材料制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地质学家们还在阿富汗南部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普什图地区发现了储量可观的稀土矿和金矿。

2010年6月,美国地质学家再度和美国防部合作,进一步勘探阿富汗东部盐湖地区的矿产资源。他们相信,在这里还蕴含着大量的锂矿。国防部官员们表示,目前的分析认为,在加兹尼省锂矿的储量几乎和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储量国之一玻利维亚相当。

对此,来自五角大楼的备忘录指出,阿富汗很有可能成为“锂矿界的沙特阿拉伯”。

尽管对于阿富汗来说,发展矿业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但专家们深信,此地潜力巨大,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使下一代免于战争的困扰。

驻伊拉克与阿富汗美军高级指挥官佩特斯将军也表示,“相信阿富汗的矿藏潜力是无限的。”当地矿业部顾问贾里则认为,丰富的矿藏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阿富汗经济的基石。

1万亿美元——这是美国官员和地理学家对阿富汗矿藏价值的最新评估。

而有人做了一个计算:如果价值1万亿美元的阿富汗矿藏平分,那么将给2900万阿富汗人每人带来至少3万美元的收益。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发言人还声称,这是阿富汗近年来最棒的消息。

五角大楼在行动据地质勘探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地质勘探局在阿富汗的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阶段耗时大约24个月,主要通过与阿富汗政府机构,以及世界银行、英国地质勘探局等机构的合作,共享现有的地质信息;第二部分的计划耗时大约24-36个月,重点在与收集新的数据和信息。按照计划,勘探局将通过卫星系统、钻井设备、样本抽查等方式来获取阿富汗当地新的地质信息,此次的矿藏勘测,也在此列。

在整个勘探过程中,勘探局的工作也得到了美国防部的巨大支持。他们可以乘坐军方的侦察机、轰炸机进行高空测量,还可以使用最新的设备进行三维制图。

此次报告公布的矿藏遍布整个阿富汗,包括南部和东部地区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地带,这些地方也是美军和塔利班势力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不过,据BBC报道,外界对于这份报告仍然有一些质疑,比如它的公布时间。事实上,2007年,USGS就曾发布相关矿藏的信息,但直到2009年12月,真正的可行性报告才出来,而直到今年6月14日,价值1万亿美元的评估报告才最终发布。

有消息称,这次报告是美国五角大楼故意放出来的,借此吸引北约国家继续驻军阿富汗,同时拉拢美国国内民意,但根本目的是要将整合并控制中亚资源与经济格局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目前,五角大楼已经开始准备帮助阿富汗提交一个新的矿业发展计划。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始就阿富汗矿产进行资产评估,很快,这些相关的技术数据将递交给矿业公司,以及潜在的国外投资者。

不仅如此,除与美国防部合作的矿藏勘探以外,阿富汗的油气评估项目也已经在喀布尔和希比尔甘两个地方展开,并得到了当地机构和军队的支持。除了勘探局的地质学家们,还有一些专门为国防部工作的地质学家。

美国设套?尽管面临着如此不利的情况,但分析家们认为,美国终将主导阿富汗的采矿业。

据悉,美国已派一个专家小组开始协助阿富汗建立一套处理矿产开发的系统。

美国国防部一再指出,美国在阿富汗主要是从事反恐战争,并不是为了争夺其矿藏资源。但这种说法的诱导性显然是很强的,它要给美国民众一种印象,美国在阿富汗地下发现了巨大的矿藏,如同在伊拉克拥有的石油一样。美国打伊拉克战争保护了世界的能源,而现在美国在阿富汗的存在自然是为了保护世界的矿产。

针对美国的宣传攻势,有分析人士则认为,美国和阿富汗在这个时候大肆抛出阿富汗的矿藏资源储量显然是“别有用心”,主要目的是“劝诱美国民众支持阿富汗战争”,以平息美国人的日益强烈的反战情绪,并希望“在11月的中期选举能为民主党多拉些选票”。

醉翁之意不在酒针对美国方面的用意,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指出,美国此举显然是一箭双雕:一方面能够拉抬美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另一方面这还是对别国的“一个诱饵”。他认为,美方已经多次向中方要求开放瓦罕走廊问题,同时还要求韩国、日本对阿富汗战场多做投入,但一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因此,美国一直觉得自己在阿富汗势单力薄,于是便“抛出一个巨大的经济诱饵”,希望中日韩等国能够答应美国方面的要求。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资深研究员布鲁斯·内德尔也认为,美国自然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家加入美国的阿富汗战略之中,但一直以来苦于没有理由。

虽然,美国一直希望别国能够参与到阿富汗重建事务中去,也怀有戒心。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官员称,美方担心对资源同样渴求的中国,会和美国争夺在阿富汗的矿产。

“这其实是一种姿态,美国营造出一种即将分享‘蛋糕’的架势,就是希望中国与印度等周边国家能够尽快介入阿富汗事务”,内德尔指出。在他看来,这是美国与阿富汗周边国家进行博弈的一种手段。

煽风点火的还有印度媒体。据印度《商业标准》杂志称,随着阿富汗矿藏被发现,中国可能会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成为进入阿富汗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该报还绘声绘色地说:“在矿藏的运输问题上,中国比西方企业占优势,中阿两国之间有一条400公里长的瓦罕走廊,中国无疑将设法开通这一走廊,以解决运输问题。”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程崇仁博士看来,美国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上美国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诱使中国同意美方条件,开放瓦罕走廊。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副研究员也认为,参与国际开发是中国的权力,别人自然无法阻拦。不过,他同时也认为,在分享“蛋糕”的同时,更需要提防的恐怕还是山姆大叔用资源为饵——诱导我们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为他们火中取栗的企图。(葛传红 马欢/文)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9 09:04
“十年”,光荣与梦想的开端
    十年,在中国经济的图谱中,是个神奇的数字。

每隔十年,中国经济总会陷入对“未来”的恐慌和混沌之中。

1988年,“物价闯关”失败,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最让人沮丧的一个事件,它的搁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闯关”失败后,宏观经济陷入紊乱,全国上下弥漫着阴郁的紧张气氛。

1998年,内外交困。索罗斯“攻陷”东南亚,一向形势不错的出口顿现冰点,消费需求严重不振,6月份,长江流域又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29个省市受灾,死亡4150人。

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中国最繁荣的区域几近瘫痪,6月,西方经济摇摇欲坠,宏观经济直奔历史最低点,接近7万家企业倒闭,从中南海到边陲小镇都卷入金融海啸之中,。

每隔十年,也总会有一群人站出来,每个人都雄心勃勃的宣称要成为这个国家历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己正身处一个伟大的转折时刻。依靠他们的勇气或冒险精神,把钱和智慧再度投进市场之中,拯救这个国家。

中国历史的循环色彩,再好不过地反映在这些个人命运的起伏上。

1991年,朱镕基赴京整顿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以轻工业为标志的经济周期发轫,温州人以特有的智慧和狡黠顺势而起,1996年实现“伟大的软着陆”,并为经济加速做好准备。

1998年,中央政府全方位放权,规模宏大的国企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放开,经过两年调整,中国经济得以复苏,以房地产和钢铁为代表的行业成为经济的驱动力,2006年,中国步入“黄金十年”。

“十年”,中国经济规律性的韵动,既成为困难的源头,又是光荣与梦想的开端。

周期韵动的背后为什么是十年?

在依赖于投资的工业化早中期,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基本资本投资及储备的折旧、替换、补充和升级,这使得产能周期主导了中国经济的中期波动模式。一个完整的产能周期始于产能短缺局面的出现,经过产能的大量兴建与集中释放,最后止于产能过剩局面的普遍出现。而巧合的是,自然灾害总会放大这个波动。

从产能余缺的角度来看,过去二十年,大致可以十年为跨度划分成两个周期:第一轮周期大约是从198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98年;第二轮周期大概从1998年开始至2008。

1、1992和相隔十年后的2002年固定资本形成均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加速,其增高点均超过20% ,而此前固定资本形成增速10%左右。

2、由于固定资产投的大幅度加速,1992年和2002年后经济和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出现非常快速的上升。而通胀也在一年后急剧上行

3、都在两年之后的94年和2004进行了严厉的紧缩政策,这种紧缩都持续了两年,并在96年和2006年宣布政策的成功。

4、但事实上,在“软着陆”之后,产能过剩的阴影已经浮现,经济也由盛转衰。

安信高善文的看法:“在产能余缺的周期性摆动过程中,无论是总供应还是总需求,无论是投资、消费、贸易盈余,还是企业盈利、市场估值,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律;财政与货币政策也内生于产能周期,并与其相互影响。”

新的挑战毫无疑问,在度过了堪称惊险的三十年之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感慨:“这就像狄更斯时代的英国……马克吐温的美国。”

但在接下来十年,中国必须再次独自面对艰难,传统的制约因素并未消退,新的挑战却将汹涌而来。

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困惑,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担忧,对收入分配停滞不前的抱怨,这个庞大的国家内心正显露出更多不安。

最令人忐忑的事实是,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与西欧为代表的西方是中国学习的榜样。他们提供清晰的目标,而世界其他国家则通过摹仿,而提供改善自己的动力。如果运气好,意志坚定,一个国家可以将摹仿转化成一种新的创新,比如日本。但是如今,清晰的目标不在了,西方世界甚至开始否定自身。

从国家到企业,从模仿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定是个痛苦的过程,“后发劣势”所导致的转换期风险也在加大。

西班牙谚语说,旅人啊,前面没有路,路是走出来的。我们将带着它们上路。我们有远大的前程,却从来被苦难折磨。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9 09:07
小麦涨价是如何“打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
【博览资讯研报】美联储再次“量化宽松”,有没有可能再次点燃国际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中美两国暗中博弈、目前还看不出哪方胜算更大:

美元贬值趋势的确立,是倒逼各国货币升值——我们已经看到近期创新高的日元,与日本出口型经济的荒谬组合。

而央行仿佛早有准备——近日突然下调人民币汇率、幅度为5年以来最大,令人民币兑美元跌至近期7周低位、6月中实施更具弹性汇率政策后的升幅几乎打回原形。

但实际上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进三步退两步”的走势相当不耐烦、再加上中国贸易顺差的铁证——美国国会内“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强硬派代表人物舒默,正加紧游说议员支持通过法案,应对中国“操控汇率”。随11月中期选举临近,迫于国内经济压力、惯于转移公众矛盾的美国政府断然不会轻易放过“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知道了6-7月第一次“人民币升值预期”夭折的原因,或许就能判断第二次“热钱”冲着“人民币”流入中国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为以下要讲的正是国际游资的行为逻辑,及价值取向。让时间机器带我们回到6月底-7月中旬。

有两组现象反差明显:

●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确实在升值,7月中旬也曾有外资抢购中资银行H股、抄底上海房地产的报道,但数据显示“5、6月热钱持续流出”—— 5月新增外汇占款仅1316亿元、环比大幅下滑54%,6月仅1171亿元、延续下滑势头,7月估计为1200亿元、环比小幅回升,而去年9月这一数值一度达4068亿元。

●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创新高;而6月中旬以来美国小麦期货价格累计上涨逾80%,欧洲饲料用大麦价格累计上涨130%。

为什么这一次“汇改”对热钱吸引力抵不过“小麦”?

博览研究员认为,海外资金站在全球角度,放弃对赌人民币升值(灵敏的国际热钱在6月已有预期),选择投机农产品价格(本轮小麦价格上涨正是始于6月),是基于后者不确定因素少、炒作逻辑成立、投资主线成形的比较优势。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外资对人民币升值和农产品涨价这一组同一时间段的投资题材的“厚此薄彼”(忽略国内有所期待的“人民币升值”行情,反而陆续流出潜伏于“天下粮仓”),有国内因素原因,也有国际因素影响。虽然国内空前严厉的调控政策,极大压缩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的盈利空间,且成本不菲,但同时不能否认的是外资从眼下的国际政经格局中,寻找伴随突发因素而来的投资机会,更符合“热钱逻辑”。本文将着重讨论国外因素的影响。

首先,从国际热钱角度,中国“二次汇改”提供的人民币升值题材,其炒作的逻辑框架不完整、利益传导链条不畅;而农产品价格却已有相对明朗化的趋势背景,及背景下明确的投资主线和完整的逻辑链条。

2010年全球面临流动性过剩、极端气候频现的共性问题,使“全球谷物减产概率攀升——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过剩流动性寻求出口——涨价预期易强化、吸引资金跟风”的投资主线更容易取得资金共识,盈利确定性更大。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仍有二次探底担忧、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投资人对坏消息敏感、好消息麻木,国际游资倾向于从负面信息中获取投资“灵感”,而全球各地气候异常带来的粮食减产恐慌,绝对是比已阶段性告一段落的“欧债危机”打击面更大、更具影响性和穿透力的炒作题材。加上不时有“俄罗斯宣布粮食出口禁令”这样的传闻配合,足以帮助热钱完美上演“价格催涨”,打通以上的利润传导链。

相对而言,国内央行6月19日宣布的“二次汇改启动”对国际游资,更似一个“孤立事件”,不确定性较大。主要原因就是由预期至盈利的传导链条尚未打通。原本“升值预期躁动——人民币资产涨价预期——潜伏、增仓人民币资产——等待预期自我强化、跟风资金陆续进场”的传导通道,即便第一环节可行(或许汇改的政策意图不是定向升值,但外媒及外资机构的解读大多是“实质上7月人民币升值已经启动”、“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引用弗里德曼的话,实际上是为小幅升值缓解通胀做舆论铺垫”,且瑞银、大摩均认为8月份人民币继续升值),但在第二节就被掐断:在国内楼市严厉调控政策下,固定资产价格及银行股、地产股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渺茫,单凭资金的推动力暂时无法对冲政策的压制力,更何况预期不一致、有多少后续资金跟进?

其次,在外资看来,对比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高自由度、低政策风险,在中国市场的投机资本缺乏根本着力点,特别是国内目前的政经形势下,市场管制的局限性使其根本没有发挥的舞台。如果说国内的股票、房地产等人民币资产不敢投,那么国内的大宗农产品更是不能投,其面临着更严厉的政策管制风险。这种情况下,习惯“搂草打兔子”的外资不可能在国内捞到什么好处,放弃国际小麦期货炒作的机会成本太大。

当中央决策层4月一纸楼市限令决定了股市、楼市在今年内缺乏盈利的想象空间时,热钱亦不能在大宗农产品上施展拳脚,即便全球普遍性的农产品涨价预期再强烈、盈利空间再大,也不要妄想投机国内小麦价格,与国际小麦期货联动(管理层对基本农产品价格控制相当严格。当然不排除部分资金渗透进来参与大蒜、生姜炒作)。也正因为此,国内过剩流动性纷纷涌向绿豆、生姜等小宗商品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获得一月翻一倍高收益率(欧洲饲料用大麦6月中旬以来累计上涨130%)的投资机会并不多。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不排除反复可能性,金融市场依旧疲弱,股市、股指期货、其他金融衍生品短期内很难出现系统性机会,即无论是向上做多、还是向下做空,打开空间均不大,获利空间狭小。对国际游资而言,07年经济过热、08年金融危机才是“兴奋时刻”。次之则是类似“欧债危机”这样的超预期、极具传染性的重大事件,才使欧元成为游资狙击的“对口”对象。

需要提醒的是,美元泛滥的传导链条不少,但具有唯一性的是国际游资的保值升值冲动将日益强劲,最终将在某处掀起“汹涌波涛”(某个金融领域炒作),而必定扭曲A股行情的既有路径。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9 09:10
中国进入浮华时代 PE最时髦
    2010年关于经济是否二次探底的争论与2009年经济是否“V”型复苏一样没有意义,只需发改委把项目审批略放宽松,下半年GDP照样可以保持高增长。与其加入一场连概念都没有定义清楚的讨论,倒不如观察一下中国经济筋脉与骨骼的变化。

时逢年中,借着拜访各地客户的机会得以一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艰难转型。这次转型可以说比1998年至2001年的转型还困难。上一次中国经济的转型是在全球新兴市场危机的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由消费驱动转向投资驱动,20世纪90年代最终消费占中国GDP比例平均达到57%,而资本形成仅占36%,而在21世纪初的八年中,最终消费占GDP比例平均猛跌至41%,而资本形成占比上升至49%。中国的国民储蓄率猛增,但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企业手中,于是投资过剩、消费不足成为必然。

风水轮流转,这一次危机轮到发达市场了,发达国家被迫削减开支以积累储蓄,而中国面临着降低储蓄的压力,一场骨移筋措的变革正在进行,而任何变革的初期都有切肤之痛。

前一次转型内有房改的支撑,外有欣欣向荣的出口拉动,而如今高房价几乎吃空了普通人家三代人的储蓄,外国人口袋里的钱也越来越难赚,让经济主体顺畅的“花钱”谈何容易。

浙江几位做外贸的私营企业老板,无不叹气订单的下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汇率的叵测,加工类私营经济为主的地区,企业不愿进一步投资,银行放贷都十分困难。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很多都琢磨着尽快上市,把未来的现金流贴现出来,落袋为安,或是转行投资房地产,或是干脆交给别人打理。

企业家们也想不再愿意让下一代从事这个辛苦微利的行业,大多数人都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金融专业。在金融业里,能力、关系、美貌都能迅速转化为现金流,本来在金融业食物链最顶层的私募股权基金,倒成了时下最常见时髦的工作。这就像只有一百只羊却有一千只老虎的生态圈一样不可思议。企业的储蓄似乎没有了去处,大家对做本行业的投资兴趣都不大,却都看着别人的行业似乎有利可图。大部分所谓PE都惦记着赶紧把手中刚买来的企业包装一下上市,高价卖给大众。

金融街正在走向“主街”的对面。尽管初级劳动力确实面临所谓“刘易斯”拐点,但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却在不断贬值,当前新毕业的研究生甚至拿不到5年前本科生的薪水,为了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他们不得不继续掏着父母的腰包。

整体来看,劳动者收入在初级分配中所占比例尚未显著上升。中国初级劳动力虽然有部分供给的问题,但是,城市里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让很多劳动力不再愿意出来务工,这也影响了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出门时梦想着能省下钱来多给家里寄些贴补也化成了泡影。人们感受到的生活成本的上升比公布的CPI高的多。仅靠劳动力市场自发的调整难以完成收入分配改革的任务,并且,对消费贡献最大的城市中间层往往被政策所忽略。

与东部的浮华与凋敝共存不同,中西部却是另外一番天地。大型制造企业正在进一步扩张生产能力,很多项目原本都是进口替代型的,而掌握基本技术后,也开始转为出口,国外的订单虽然利薄,但是合同金额庞大,大量基建项目正在等待发改委的批文,东部转移来的企业正在平整大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缺少的只是资金。未来东部的“闲暇”资金转向中西部应是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是东部产业向服务业转型,而中西部承接东部制造业的转移。而这一产业成功转型的前提则是中国的分配改革成功的提高了资金的消费倾向。

无论分配制度改革的效果如何,未来的中国必将进入大众消费的时代,电影、旅游、百货、医疗保健、传媒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分配制度改革成功与否决定着未来居民消费是靠收入提高支撑还是靠借贷杠杆支撑,如果只是像美国在本世纪初一样仅仅提供了宽松的信贷环境,那么眼前的浮华将终成一梦。(石磊)

(SJ)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9 09:20
每个公民有望获得一个终身免费账户
在多方沟通、反复讨论。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关“商业银行应对一些账户免收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意见比较集中。用户希望免收,而银行则给出了这些服务产生的成本费用证明,所以银监会正在会同发改委对各方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和考量,现在有一种新的解决方式正在逐渐取得共识,那就是对一些由于银行用户“被动接受”而产生的年费和账户管理费,有望给予公民每人一个终身免费银行账户。

这种终身免费账户主要用于:1.单位指定用于发放工资(含退休金)的银行账户;2.医保、低保、事业保险、养老保险账户等用于发放社会保障资金的银行账户;3..住房公积金账户;4.已签约用于偿还个人贷款且对应的还款合约尚未终止的银行账户(信用卡账户除外)。

不过,对“终身免费账户”可能产生的技术性问题,银监会、发改委和各银行总行还在进一步研究解决中。

(SJ)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19 09:21
全世界最伟大的投资者(一)
    如果股市是公共海滩,仍然飘扬在救生员椅子上方的旗子可能是显示“高度危险”的红色,至少也得是深黄色。这个夏天虽然比春天平静,但也没有好太多,因为欧元下跌和美国国内失业人口居高不下,每天提醒你全球经济仍在起伏不定。而且股市仍像以往那样动荡不已。

根据谢弗投资研究所(Schaeffer's Investment Research)数据,道琼斯工业指数今年预计将有90天波动幅度达到100点或以上——是经济危机前任何三年达到此波幅天数的两倍多。基金经理不断发出警告,许多去年表现优异的股票风险较高或曾经濒死的公司目前再次陷入困境。这就难怪许多主流投资者持观望态度了,总体来说,美国人共持有9.4万亿美元现金,比2007年高出27%。

当然,惊恐的投资者遇到大浪的地方,正是最成功的专业人士认为可以乘势获利的地方。今年“全世界最伟大的投资者”关注四个人,他们证明了自己即使在困难时期也可以在股市大捞一笔。确实一些人在今夏股市下跌后比此前更乐观了,毕竟他们看好的股票都很便宜。

虽然是这样,然而这些人目前尚未对艰难的市况感到厌倦,而且不管你信不信,他们中没一个人相信新的金融监管规则将对他们的投资组合产生太大影响。这些人加起来共有100年的投资经验,对于持有什么股票安全他们非常挑剔而且自律。在共同基金业打拼了几十年的苏珊•伯恩(Susan Byrne)正在买入股息丰厚的大型综合企业股票;而赛拉•泽豪森(Thyra Zerhusen)喜欢利基市场的较小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和工业类股。

国际投资专业人士戴维•希罗(David Herro)认为,安然度过市场动荡的最佳方式是买入欧洲股票,尽管欧洲是市场动荡的策源地。就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一直在重整涉足广泛、规模宏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帝国,以使其少受市场意外动荡的影响。要想知道这些经验老到的人如何平衡谨慎和乐观,请阅读以下篇章。

沃伦•巴菲特在最近一次奥马哈桥牌比赛上,人们问起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执行长巴菲特漂亮的蓝色西装,巴菲特掀开衣襟,显示了定做服装的中国商标,他说,我有一衣柜这样的衣服。他通常为他的投资组合买入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和哈里戴维森等美国品牌,但当其他地方的股价合适时,他就会改变方向。而且从现实情况看,他也同样愿意像改造自己的衣橱一样对公司进行改造。

巴菲特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掌舵人已有44年的投资经验,这构成了他的传奇。公司每股账面价值每年涨20%,是同期内标准普尔500指数9.3%涨幅的两倍多。每股账面价值是公司资产减去负债。这个月巴菲特将庆祝他80岁的生日,他喜欢拿计划死后“再工作六年”开玩笑。但从他近期的操作来看,他还是考虑到了自己的年龄问题。他进行了一些巧妙的调整,已使伯克希尔哈撒韦更接近自动操作,一些研究巴菲特的人士认为,他正在为他不再领导公司作准备。宾夕法尼亚州资产管理经理朗提斯(Paul Lountzis)说,巴菲特正在确保他的投资组合万无一失。朗提斯的投资组合里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

其结果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收入更依赖公司日常运营收益,而较少依赖股票和债券的投资。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制造、服务和零售公司共计带来了617亿美元营收,而1999年时仅为57亿美元,巴菲特投资组合的获利在营收中所占比重下降。最能凸显这一变化的是巴菲特以263亿美元收购了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铁路公司。为了筹资完成这次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卖掉了强生、宝洁和卡夫等长期持有的股票。近期其他显示巴菲特不再恋战这个市场的迹象是:在2010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他的长期搭档芒格提出考虑派发股息的可能性,而在以前这是会遭谴责的想法,因为这将进一步缩减伯克希尔哈撒韦可投资资金的数量。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无论谁继任巴菲特的职位,都会是在经营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司。2008年巴菲特宣布有四位秘密的候选者竞逐他首席投资长继任人的职位。每个人都在猜测交接时间,而巴菲特拒绝就这一问题发表评论。但在这次年会上,86岁的芒格强烈暗示说,公司增加一位负责投资的高管“越早越好”。一件事是肯定的:即使资本减少了,他或她都将担起重大责任。

巴菲特挑选的股票去年巴菲特卖出了一些他青睐的股票,但也悄悄地买入了以下这些公司的股票。

Republic Services (RSG),快速成长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该公司还派发丰厚的股息。

Becton Dickinson (BDX),医疗改革的不确定性,使这家医疗器材生产企业的股价看起来较为便宜。

Iron Mountain (IRM),这是一家信息管理公司,因人们对网上探听隐私的忧虑而受益。

乐购(Tesco) (TSCDY),总部位于英国,拥有4,800家连锁店,擅长在全球范围内适应本地市场,2007年以来开始进军美国市场。

(SJ)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0 08:27
地方、大企业联盟的背后秘闻(上)
    中国经济增长竞赛中最重要的联盟——大企业与地方政府,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游戏。

如无意外,8月20日,一个相当于四个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那么大的工业园,将开工建设。这时候,距离郭台铭驻足这片空地正好两个月。

那是6月20日,35℃的高温天。下午三点多,一天最热的时候还没过,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已经赶到距离省会郑州25公里远的新郑机场,专程等待一位贵客的出现。

这位能劳烦省长亲自恭候的贵客,正是台湾首富郭台铭。这位电子界巨头,自称为“打不死的蟑螂”,旗下工厂的出口额占整个中国出口额近4%。

就在他的公司发生令人震惊的连跳事件时,地方官员们却接踵而至,争相与他见面。

离开机场,一行人驱车来到不远处振新路东侧的大片空地上,郭台铭与陪同的一众河南省官员在这指点交谈。次日一早,郭台铭就飞离郑州。

这不到半日的会面,宾主双方均秘而不宣。不过,郭台铭一边搂着一岁多的宝贝女儿小妞妞逗笑,一边与河南高官们洽谈的故事,在当地官场迅速传开。

而两个月后,一个规划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计划用人30万的富士康工业园将在这里开始生长。

落子中原“(富士康项目)仅一期工程建成后,就能吸纳18万人就业,还能使全省的出口额翻一番甚至两番。”

这个大得惊人的工业园区,面积是富士康大本营深圳龙华园区面积的四倍多。这也是继武汉富士康科技园区之后,又一个巨无霸级的富士康项目。

《南方周末》获得的项目勘探资料显示,即便是本次率先启动的一期工程,整体占地面积也超过7000亩。而早前新华社只是保守描述称,“富士康工厂第一期占地约2000亩”。

根据富士康和郑州市政府初步达成的计划,作为富士康核心业务之一的苹果手机整机生产项目,将从深圳内迁至此,最早于明年上半年投产。

对此,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最近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道,“(富士康项目)仅一期工程建成后,就能吸纳18万人就业,还能使全省的出口额翻一番甚至两番。”

数年召唤几年来,虽然领导小组上的人员名字,随着官员们职位变动不断变化,但当地对富士康的召唤,始终不变,却始终不得。

在张旭升看来,这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形势下,河南、郑州两级官员“持续不断邀请”的结果。

在省长郭庚茂机场守候郭台铭之前,对富士康,河南已经历了三年乃至更长的守候。在这背后,还有河南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期待,从李克强主政时代提出的“东引西进”算起,更是已有十几年之久。

郑州市政府文件显示,早在2007年,郑州市政府就成立了一个级别很高的“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小组由市长赵建才担任组长,多位副市级干部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这时,当地一度传出富士康落户的风声。那一年,富士康的内迁初成趋势,在河北廊坊、湖北武汉、辽宁沈阳和营口等地相继投资建厂,但河南未能分羹。

此后,虽然富士康“IT产业园”等名称不断出现在河南省的重点建设打捆项目、对外经济合作项目、自主创新工程等各种名单上,但合作都无实质性进展,双方往来只是断断续续的保持沟通。

富士康之于河南,意义非常直接──GDP、出口额、就业、税收等,还能撬动河南相对较弱的IT产业。

不过,这个梦想,却是伴随着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不断增加而成真。

这时的富士康,和深圳的关系走向微妙,也加快了内迁的步伐:一方面,在跳楼事件持续发酵过程中,富士康被深圳认定为“管理有问题”;另一方面,单位面积产出更高的华为、比亚迪等本土企业,正在获得更多青睐。而在民间、学界乃至政界,正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富士康为深圳的产业升级腾出空间。在一份深圳经信委的调研材料中,对于富士康这样的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给出的描述中,专门提到“税收贡献较少,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河南“竭尽全力”的邀请下,富士康心中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地方、大企业联盟的背后秘闻(下)
    一直以来,河南只是激烈的富士康争夺战中的一员。

事实上,对富士康而言,邀请的话听得多了,省级领导亲自登门拜访已是常态,市级领导被拦门外的事情,亦有发生。

正是因此,多位河南官员认为,和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打交道,这次的“上层路线”至关重要,比起过去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高层对话才是“王道”。

他们有了和郭台铭打交道的绝佳人选。

当地政界人士透露,去年年底到河南就任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原为福建省委书记,福建本就是对台经贸工作前沿,因此卢展工与郭台铭过去在各种活动中时有碰面,早有交情。同样是去年调任河南省省长的郭庚茂,早前在河北省任职其间,亦是因为富士康廊坊厂的投资建设的关系,与郭台铭相熟多年。

在河南方面看来,合作转机是出现在3月,此时富士康跳楼事件尚只是初露端倪,还未引发全国性关注。

富士康派出了一个先遣组,到郑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项目综合考察。“当时富士康绝口不提是否有投资意向,他们给我们一个提纲,对其关心的诸多问题予以咨询,从这些问题看,涉及IT产业、LED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一位参与接待的官员透露,“那时候他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我们不知道。”

这次考察之后,河南迅速将对接从市上升到省级层面。

5月中旬,郭台铭与河南省相关领导,在上海有过一次小范围的高层接触,拉开了双方谈判的序幕。而这正是跳楼事件集中高发之时,富士康内迁的步调明显加速。

“在那之后,河南郑州两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富士康之间,一个月内展开了四轮商务谈判──我们去了一次,他们来了两次,最后我们再去了一次。”上述官员表示,四轮都是大规模谈判,参与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战略合作内容、落户政策、投资项目和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问题全都涉及。

随着商务谈判的推进,6月20日下午,,郭台铭会见郭庚茂,这虽不是两人就此事的第一次见面,但却是唯一一次郭台铭就此事亲临郑州洽谈。

当天,在参观了未来的富士康工业园所在地之后,郭台铭还被带去参观了郑州新区CBD,这是一个近几年当地巨资新建的一个现代化商业中心,在当地人看来,足可比肩上海陆家嘴和深圳深南大道。当地官员希望以此加强郭台铭投资郑州的决心。

晚间,宾主共进了一场花费不菲的晚宴。对河南的官员来说,富士康河南投资的悬念,可以说是觥筹间基本落定。

随后,由河南省常务副省长和分管招商的副省长带队,一个由各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几十人庞大代表团,前往深圳最后洽谈。

参与谈判的郑州市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保成说,“当时,富士康的事情就是唯一的工作,我们就住在龙华。”

在那里,双方就项目等方面对接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最后磋商,郭台铭偶尔也会参与。

6月29日,在富士康总部,分管招商的副省长宋璇涛和富士康财务总监黄秋莲代表双方草签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约定,将在电子信息产业、光电产业、物流产业和人力资源培训,销售网络建设等领域扩大合作与交流及投资规模……

“郑州速度”为了给富士康准备厂房,郑州在16天里24小时连轴转,干完了32天的活。

协议签署之后,具体项目开始推进。仅一个月后,富士康在郑州的第一个项目投产。这个过程被当地媒体称为“郑州速度”。

对此,张保成举例称,富士康的厂房改造,16天24小时连轴转,完成了32天的活。“我们表现出来的速度,甚至都令富士康吃惊——此前,富士康的人,是认为河南政府比较低效的。”

在一些企业注册审批之类的环节上,当地政府亦以最高效率完成。比如说,海关备案一般是要两到三天,但在多方协调之下,郑州几个小时就完成了。

这类铆足全力配合富士康的故事,从谈判到合作展开以来不计其数。连富士康的招聘,都会通过省政府直接向各地区政府发文布置。

记者就曾在某政府部门看到,官员们在会议室里长时间开会商讨富士康项目具体事宜,外面一位按约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苦等两小时还未等到会议开完。“富士康的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招商,而是政治责任,从上到下,郑州市各局办各区县全部都是一把手亲自抓,到处亮绿灯。”郑州某开发区官员强调。

绿灯无处不在。卢展工也在内部发言中,表扬了郑州海关为了项目落地,积极请求国家海关总署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等做法。

新华社引述郑州市政府一位官员的表态称,为把富士康引进来,郑州市愿在土地供应、保障、税收、用工服务等各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利益让步”。

据悉,富士康工业园区所在位置,郑州正在向中央申报综合保税区。获批之后,这里和出口加工区类似,在货物流入等环节免税或者退税,并在货物的进出和外汇等方面,享受诸多便利,对富士康这样的出口加工企业,极为有利。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也获得了绝大部分企业无法企及的长年减免时限。此外,企业还可以在人员招聘、交通运输等方面,获得省市两级政府各种名目的财政补贴。

比如,因为内迁之后会带来运输成本的增加,河南专门为出口加工区的企业提供了财政补贴。省里的政策是出口1美元补贴1角人民币,市里也有奖励,是出口1美元补贴1、2、4角不等,富士康便是属于其中4角钱的。

土地方面,郑州给出了10平方公里的超大地盘。有郑州市官员透露,这个大体量的土地计划,正是吸引富士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土地指标如何落实,将以什么方式提供给富士康使用,双方尚未公布。不过,如此大力度的项目供地,已在当地激起反对声音。

8月16日,河南省委统战网上发布的一则党外人士参政建言已经开始呼吁,谨防富士康们搬迁造成郑州有限的耕地被挤占。

迟疑的富士康在谈判中,拥有主动权的富士康,对具体的项目投资,绝不轻易松口。

不过,绿灯大开并没有换来地方政府所希望的富士康慷慨撒钱。据了解,反而是在谈判中,拥有主动权的富士康,对具体的项目投资,绝不轻易松口。

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例,据张旭升介绍,最初河南省方面参照了富士康在其他地区的投资情况之后,把富士康所能涉及的所有领域都纳入合作范畴,希望全面拥抱。而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富士康方面则是努力地不断把这个范畴缩小,这个协议在讨论中反复修改了八九稿。

当地亦有接近谈判的官员透露,双方在土地等问题上的商谈仍在持续,郭台铭对河南方面所作的让步并不满意,因而态度迟疑。

基于富士康这种多方争抢的阵势,富士康在河南的这些项目,未来能发展到什么规模,当地官员看来,心里也没底。

工商资料显示,目前富士康在郑州投资的两个公司,实缴资本还都是0。

另外,早些年富士康在一些内地城市的投资,实际运行几年下来,许多都未达到最初的规划规模。

直到现在,富士康工业园所在的航空港区管委会网站上,仍是用“重大项目”几个字,来暗示富士康项目。郑州市政府一位官员解释说,“如果草率披露出去,富士康反悔的话,我们岂不尴尬?”

(YL)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0 08:30
“一枪不开”走向胜利
★ 淘汰落后产能“一枪不开”的胜利

8月5日,工信部公布了18个行业、总计2087家企业的关停公告,按照计划名单上的这些行业企业将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关停。名单公布之日,距离最终完成巨大的淘汰目标还只有不到60天的时间。然而,据悉工信部公布的一长串企业名单中,有不少企业已经不存在了,还有一些上榜企业的生产线早已经停产。

★ 中国富豪“离不开”地产怀抱

中国富人排行榜中,我们看到,很多房地产大亨都名列其中,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富豪排序里,位于前列的几乎没有做房地产生意的。比如美国,前30名中只有一位的业务与房地产有些关联,但也仅占他投资行业资金的四分之一。日本第一房地产大亨川本源四郎也只屈居日本富豪榜的27名,在俄罗斯富人群里,房地产只占两家,连2%都不到。西方国家的富翁大多集中在银行、能源、电讯、消费类等行业。

★ 离奇股票简称一箩筐

A股市场中不少股票简称都很离奇,完全看不出公司的业务方向。鹏博士的控制人是个姓鹏或者名字叫鹏的博士么?兔宝宝是从事小白兔养殖的公司么?金螳螂难道连螳螂也养?ST零七难道是赫赫有名的《007》电影投资方?独一味是生产调味品的么?好当家的产品是为家庭提供便利服务的?宁波GQY坊间传闻有两个版本,一是“为您创造优质”——Great Quality for You,三个主要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了公司GQY的简称。更离奇的传言是,GQY三个字母由公司董事长郭启寅三个汉字开头字母组合而来。

★ 见义勇为基金会勇闯股市称“稳赚不赔”

*ST国通发布半年报,有南京投资者愕然发现,原本为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为见义勇为市民或其家人颁发奖金、抚恤金、慰问金的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居然出现在*ST国通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共持有79.03万股。在金瑞科技2009年一季报中,南京见义勇为基金会以持有29.9318万股位列其第十大流通股股东,不过在随后的金瑞科技2009年半年报中,就已隐退。据悉,同为公益性质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同样是上市公司大股东。

★ 买“钱”卖“钱”也能赚钱?

纸币价格一年来开始出现飙涨,其中的造富效应十分可观。一位客户去年买了若干箱90年版的2元纸币(每箱5万张),当时每张的售价仅为4块多钱,上个月每张已经涨到13元,单价一年大涨325%。目前纸币市场之所以火热,因为房地产、股票市场前景不明,资金要只能从另类的投资渠道寻找出路。纸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不同,操纵价格更加容易,沪上最大的纸币市场就是卢工邮币卡市场,北京的纸币市场也不多,全国就几个点,估算下来掷5到10个亿就能产生示范效应。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0 08:32
CPI,下半年最危险因子

●通胀恐未见顶。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7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部分省市的涨幅超过30%,其中,广东的平均涨幅为21.1%,而海南的涨幅为全国最高,达到37%。有专家担心,工资上涨可能会推高内地通胀,以及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此外,商务部监测结果显示,7月份57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7%,内地通胀恐怕仍未见顶。

●薪酬上涨倒逼经济转型。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33万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人均GDP今年有望突破4,000美元之后,提高最低工资将成倒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前提条件。一般认为,在未来10至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快将告别劳动力过剩时代,工资上涨速度将加快,将有助刺激内部消费需求,加速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速中国经济强国的崛起。

●厉以宁:现阶段最怕滞胀。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对现阶段的中国经济而言,最怕的是“滞胀”而不是单纯的通胀。针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中国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大体上属于混合型的,即既有需求拉动型的,也有成本推进型的和国际输入型的。因此,有必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而不宜于单纯采取宏观紧缩政策。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0 08:34
不靠谱的500元新钞与靠谱的神奇“8”

●央行否认发行500元新钞。央行18日否认将发行新版500元人民币,内地专家指内地物价水平仍未有需要推大额钞票。《人民日报》海外版18日引述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网上流传人民银行将发行500元大额人民币新钞的消息,人民银行从未发行过新版500元人民币,也没有发行新版500元面额人民币的计划。

此前有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内部正研究发行印有孔子肖像的500元钞票,称即将发行印有圣人头像的大额钞票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早前网络上亦有传500元新钞将印有邓小平肖像。

●银行业的神奇“8”。18日上市的光大银行被市场各方称作闪电上市,创了自公布上市计划到正式上市用时最短的新纪录。光大银行不仅上市享受的是机场贵宾通道一般的快速通道,就连其股票代码都是特别为其量身订做的。8月18日,光大银行上市,股票代码:“601818”,真是绝配!内地银行股绝大多数是“8“字辈。工行的代码是601398,中行的代码是601988,农行的代码是601288,交行的代码是601328,中信银行的代码是601998。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0 08:36
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

    我认为,物价上涨不是由恶劣天气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推动的。通货膨胀不受气候影响,不由供求关系决定,也不是货币政策的结果,而是生产力现象。

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无果而终的时候,我曾判断,明年开始,农产品将迎来一轮大牛市。今年1月,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0年最大的挑战是通货膨胀,但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不是气候变化异常导致农产品受灾减产。

人类历史上遇到过多次气候异常,并非每次都导致农产品涨价(这可能和读者脑子里的传统概念不同)。据说,曾有好事者做了一个分析,每年中东冲突的死亡人数和石油价格之间似乎也没有严格的相关关系,我们很难把小麦涨价归咎于气候因素,正如同很难把石油涨价归因于中东政局动荡一样。

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我认为,在于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在原有的货币发行体制下,得不到提高。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之际,我的分析是,这个气候大会实质是货币大会。当时发达国家希望在现有的货币发行体系之上,再用碳排放作为各国发行货币的约束条件之一,这就创造了碳货币。碳货币其实是遏制那些粗放型生产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的一种紧缩型货币发行机制,在该机制下,企业只有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加上更经济和更高效地组织生产,才能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回报,否则就是白忙一场,出口换来的大量外汇被迫去购买碳排放权。

我国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客观上可能给了市场这样一个激励机制,似乎应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投入,竞争公共财政的开支项目,应该尽快获得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继续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而不必积极改造生产工艺,提升劳动生产率,应用新技术,降低能耗物耗,高效组织管理。可企业如果缺乏改善劳动生产率的动机,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我不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超发导致的,简单地认为投放了更多的货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的背后逻辑,和当年驳斥我的通胀无牛市的理由同样站不住脚。但是,我同时也承认,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负面地激励企业在探索新技术的痛苦面前选择退缩,这才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某种程度上,也是股市走熊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继续保持高位,并有可能继续维持高水平。此前,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领导已经多次明确表态:人民币不具备大幅度升值的基础。还有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人民币可能存在贬值的压力。当然,一个国家如果通货膨胀加速的话,其货币确实会贬值。这是一个一般的逻辑,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同时保持大量顺差和热钱流入,并维持着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怎么办呢?一方面是我们的通货膨胀比别人高,另外一方面又有热钱和顺差,我实在想像不出会有什么结果。答案可能很快就会在下半年揭晓。

如果下半年果真出现了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大幅度升值,同时,各国又为下一次气候大会达成框架协议形成了默契,那么,我们就同时迎来了两种紧缩型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的主要表现是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必须要淘汰,生产工艺要改进,能耗要降低,毛利率却要提高,产品档次和售价都要相应提高,否则企业就没有生存能力了。在这两个紧箍咒的约束下,即便我们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仍然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只是为资金的需求方提供流动性的便利,其本身并不能刺激经济方式的转变。到那个时候,通货膨胀可能就自动消失了,甚至还有可能迎来通货紧缩的局面。并且,今天为刺激经济而投放的巨大财政和信贷,到那个时候就会反过来变成应对通货紧缩的包袱。

由此,我最担心的就是留给我国经济转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如果没有上述两项约束条件,又无法给企业一个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面激励,这其中的悖论是我所不能解答的。(周洛华/文)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3 08:19
中国房地产热的代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一份流传甚广的报告重新激起人们对泡沫的担忧。报告说,从显示为零的电表读数判断,中国共有6450万套城市住房空置,也就是每四户一套。电力部门后来出面辟谣,力图证明社科院数据不实。但就算这个数据是准确的,人们对楼市崩盘的担忧或许也是弄错了对象。

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不是房价崩溃,而在于供给过剩如何阻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国家需要改变增长模式之际,房地产的过度投资正在给金融改革设置障碍,并固化长期以来的低效率。

在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扭曲世界,“非必需”住房的需求是非常理性的,不说理性得反常,至少是也理性得让人吃惊。正因为这个原因,自决策层7月份暗示房地产市场的行政调控已达极限以来,房产销售一直在迅速反弹。要理解为什么需求如此具有韧性,就得考虑到中国家庭少得可怜的替代性储蓄渠道。

先介绍点财政方面的背景。过去几年,管理层慢慢地不再愿意对个人直接征税。这是可以理解的,想必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如果对个人提高税收,民众或迟或早地会要求公开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在中国制度下,出现这种情况不容易调解。出于类似的原因,地方政府同样也避免以房价为基础征收房产保有税,而是依靠向开发商出售土地而获取收入。

中国从家庭筹资,是通过国有银行的低存款利率来进行的。低利率是提供给银行的一种“成本”补贴,银行然后以低息贷款的形式把这种补贴传递给国有企业,然后由这些国有企业向国家纳税。其财政政策化装成了商业银行业务。

在一种对市场灵敏的金融体系中,中国的利率恐怕要比现行利率高出300多个基点。当前12个月期存款利率只有2.3%,明显低于CPI增幅。CPI的构成使之向好的一面倾斜,但看样子也将要突破3.0%。而和上半年名义GDP16.7%的增长速度比起来,存款利率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把钱存在银行就是一桩亏本买卖。

这种金融压制迫使数亿家庭寻找银行以外更有利于对冲通货膨胀的投资渠道。但在中国资本账户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多数存款人只能投资于国内有限的几种替代性渠道。

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对于中国非理性、非市场化的利率结构的理性应对,同时似乎也是无可抗拒的储蓄替代品。自2001年起,中国全国房价指数以每年大约10%的幅度连续上涨。房地产同时也大大超越了中国除此之外的唯一一个储蓄替代品──股票,过去十年中,股市回报只有楼市的六分之一,其波动性也吓退了许多储蓄者。

无论如何,中国民众从小就了解自己国家令人心酸的动荡历史──混乱的朝代更迭、侵占、剥夺,因此他们开始看重有形资产。房子本身是牢固可靠的,也有其固有的价值,虽然不能随身携带。相比之下,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股票只是锁定了某个不认识的遥远管理团队对于未来的承诺,很有可能永远无法兑现。

因此,手头宽裕的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有储蓄可供支配,那他们可能会理性地选择将钱用来买房子,即便买了也只是空着。由于不用每年交物业税,空置房的维持成本几乎为零。如此一来人们也没有动力寻求租金收益以抵消维持成本,这也是空置房屋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对于大多数以投资为目的的房主来说,假定的资本收益似乎令他们满意。

由于这类畸形需求根深蒂固,尤其是假定通胀仍然是人们考虑的一个因素,中国将不会呈现出供应过度的状况。5月至6月房价略微下滑又吸引买家近几周重新出手。上海的中原地产估计,即便是中国当前月度成交量下降的情况下(当前仅为2009年底的一半),一手住宅市场也只有三到四个月的存量,远低于七个月到八个月的长期平均水平。

不过这类失真的需求也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不远的将来至少面临三个最终的艰难转型:利率改革,随着时间推移将增加银行储蓄的回报,降低房产的相对吸引力;资本账户自由化,中国家庭将由此扩大进行跨境投资的渠道;引入基于价值的物业税,以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这样一来也会令空置房屋产生维持成本。

虽然这些改革或许困难重重,但每一项都对中国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实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未来将面临艰难的决策和平衡。真正的风险或许在于,中国决策者允许了潜在的房地产威胁存在,从而就让自己陷入了困境,令金融改革和财政调整等必要的改革显得过于冒险、难以实施。如果是这样,中国或许可以保持其稳固的房地产市场,但付出的代价或许就是要推迟废除银行-国企联合体的进程,银行与国企的密切关系造成资本的浪费,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文/Michael Kurtz,麦格理证券中国研究主管)

(LT)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3 08:28
小平,您好!
【博览资讯特稿】小平,您好!如果您还活着,今天就是一百零六岁了。按理,我不应该直呼您的名字,但我情不自禁地这样叫了。

1984年大阅兵时,来自北大的几个年青人在经过天安门时自发地打出了“小平,您好!”那几个字竟成了我心里的底片,每当心灵的潮水涌起时都会自动冲冼。因为那一刻,让我看到了有理性思考的普通民众与站在天安们城楼会心微笑的你,是那样准确地对接到了一起。

曾有机会跟打那个横幅的其中两个人交谈过,他们那天因为人太多怕您看不到,每个人都跳了起来,尽量高高举起,好让您能看到。是的,您看到了,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不仅看到了,而且这个极简洁朴素的问候语是如此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历久弥新。我不知道别人如何想,反正,我对那几个打出标语的人充満敬意,他们适时地说出了我们这代人的心里话,我相信这句话很多人在心底对您说过很多次,至少,我本人是这样。

有一个同事,他在您逝世的纪念日的一个夜里,特地从香港赶到深圳街头您那幅大画像前深深鞠了三躬,这个场景是他不经意说出来的,可当我听到时内心深深震撼了,他让我看到一个普通人对一个领袖的真情实感。其实,是否为人民为中国带来了福祉,每一个个体都在用各种方式丈量着。我在深圳也曾路过那幅画像,我没有走过去,我也不会专门到那个地方表达对您的敬意,因为您的骨灰已洒向江河湖海,您就在我们周围,在空气里,在土壤里。

我从未见过您,更没有机会采访您。与您深入交谈的是美国60分钟节目的记者华莱士和已过世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这两个记者都是我职业生涯的楷模,我真的好羡慕他们。2004年去美国时,我专门到CBS的“60分钟”与华莱士交谈了几个小时,详细了解他对您采访的全过程。2005年,当我知道法拉奇采访您的全部录音带捐给波士顿大学传媒中心时我专门前往。我想听听当时您的全部录音,其中一定有许多我想不到的内容。

但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记者,我又似乎知道我要问您的问题的答案。小平,一个多月前我就想起了您的生日。我连自已父母的生日也不记得,但是我记起了您的生日,我说这句话没任何造作,因为太多的现实困惑让我想起您。

小平,我曾做过几个调查,参加的人数一千到二千人不等,多半是年轻人。我们问,当你有机会移民时,你是否选择移民,其中有70%的人回答会;当我们问单靠踏实的工作能否过上体面和富裕生活时,75%的人说肯定不能;有69%的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很少人有信用。

不仅如此,我深深感到我们的社会不仅贫富差距在加大,还有官与民的心理距离和对抗也日益增大,一篇报道说,在广州亚运会来临时,那里的人们要买厨房用的菜刀需要登记身份,因为这和社会的安全稳定相关,治安和稳定已如此脆弱?!与此同时,我们的传播话语系统对外对内逐渐在失效;还有,关系中国未来的教育体系,不能激发年青人创新,正让越来越多的人失望甚至痛恨。国内稍有条件的人,大多送子女到国外留学,他们似乎集体在默认教育失败;还有社会道德的沦丧,还有每年扫黄每年黄潮汹涌;还有灾难频发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还有,许多的企业主或者企业家们心中都有一种很深的不安全感,他们说“到时候”财富可以一点不要,只求一个活路,我知道他们指的“到时候”是什么时候,看着他们目前建立的伟业和如此这般的凄凉内心,我真的无语。因为安全感缺乏,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有另一国的护照,准备某一日一走了之,有些已早早将老婆孩子移民他国……小平,看到这些您会作何想?

我知道一个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社会不必呼唤强人政治,我们需要的是法治。您构架出一国两制,您将一个濒临崩溃的国家带到改革开放的路径。您说过如果发生两极分化中国社会就会有发生革命的危险;您说过最后只是一少部分人富起来就算改革的失败;您说过城市再漂亮没有农村稳定的基础不行;您说过教育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误大事;您说过所有的改革都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您还说过政治体制改革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许多阻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命题是中国社会一切有正义有良知的群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您最关心的问题。如今的中国是一艘快速航行的巨轮,我们前方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我们这艘船在迎接外面的风浪之前不能有太多的地方漏水。

小平,您没有架子,您将心比心,您也愿意倾听,您身上带着乡野的通俗智慧。作为一个受惠于您改革开放智慧的公民,请让我在您生日之际,带着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心底深处的感恩,郑重打出二十六年前的那幅标语吧:小平,您好!(王利芬/文)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3 08:30
大通胀背后: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国际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即稳定的汇率、自由流动的资本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个国际经济政策目标至多只能实现两个。最近,“中国金融40人论坛”的内部讨论会曾经提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不可能三角”,即保增长、调结构和遏通胀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这意味着,决策者也许需要重新考虑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在这三个目标之间做出新权衡,而关键在于改变调结构与保增长的相对重要性。

重新审视“不可能三角”,中国在遏通胀方面基本没有异议。这是因为过去的教训深刻。

过去30年间中国经历了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8年、1994年、2004年和2007年。通胀不仅是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同时还可能是个严重的政治问题。高通胀曾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垮台,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在这方面也有过历史教训,因此,经济政策一直高度重视通胀风险。

通货膨胀的最大问题是对穷人和富人的影响程度不一样。穷人的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重比较高,同时规避通胀的渠道比较少,富人则可能从资产价格上升中获益。因此,通常情况下,高通胀很可能令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果因为基本生活品价格上升过快而影响穷人的生活,就很可能酿成不利的政治后果。

不过,21世纪以来的几次通胀程度相对都比较轻,2004年年中CPI最高时曾经超过了5%,2008年年初CPI最高时曾经到达8.7%。这两个峰值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的经历相比,确实算不了什么。不过,通胀相对温和,在过去十年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中国是如此,美国和欧洲也是如此。

欧美的教训是,即便CPI比较稳定,也不表明总体通胀压力小。全球危机之前,欧美国家的CPI都相对较低,因此,这些国家的央行维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其结果是资产价格暴涨,最终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一旦泡沫破裂,整个经济就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从目前的发展情势看,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宏观风险。

从表面看来,保增长、调结构和遏通胀这三个方面的政策目标都非常重要,放弃任何一条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后果。问题是,要同时实现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政府其实已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做了取舍。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是政府给予了增长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十分重视通胀,而结构调整就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

经济学里的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增长和通胀之间的权衡关系。如果追求高增长,就可能带来高通胀;而如果追求低通胀,就可能压低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既想要高增长,又承受不了高通胀,怎么办?中国政府的对策就是直接控制价格,2004年,政府限制食品涨价幅度,2008年政府则直接锁死国内石油价格。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指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缓解通胀压力。

调结构与保增长之间也存在权衡关系,比如,要降低投资占GDP的比重或者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在短期内也许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从长期看来则未必,不过,多数政府更关注短期的绩效。另外,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调结构需要消除许多要素市场的扭曲,这些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抬高通胀水平。如果政府不愿意接受较高的通胀,就只能牺牲调结构。

政府如何做这个三难选择?现在看来,调结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果听任结构失衡的问题继续恶化,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会出现大问题。那么,剩下的选择就是放弃保增长还是放弃遏通胀?目前,政府应该接受相对比较低的增长速度。其实,通过或者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或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都可以帮助实现社会稳定的目标。“三难问题”的另一个解决方案可能是每个目标都放弃一些,但现在的关键是要改变调结构与保增长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黄益平)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3 08:31
关于银行业危机的思考
    当危机爆发的领域远离自身专长或兴趣范围(就我而言是银行业)时,政治经济学家有三种做法可以选择。第一是保持沉默。第二是尽快学习一些新领域的知识,然后煞有介事地讨论巴塞尔协议I (Basel I)、巴塞尔协议II (Basel II)、即将到来的巴塞尔协议III (Basel III)、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等等。第三是不去虚张声势地进行技术讨论,而是利用危机思考一些根本的东西。对我有吸引力的是第三种做法。

让我们从我们为何需要银行这个问题开始。银行首先是储蓄机构。如果没有银行,不管我们用什么作为货币,我们都只能将它们放在床垫下面或企业的贮藏室内。紧接在储蓄职能之后的,是银行转账结算的职能。相比于每次支付都必须要去取钱,每次收到款项必须要去存钱,使用银行可以冲抵的支票或转账凭单等单据,以及根据不同银行的客户业务流冲抵彼此间的收支,明显要方便得多。

然而,银行还有第三个职能。大公司的投资资金,大多来自留存利润或在资本市场上的发行。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留存利润满足其投资资金需求,而它们又没法方便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它们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向储户借钱。而即便是大公司,也可能会有不适合通过新发行来满足的短期融资需求。此外,银行的可用性对小储户非常有用,他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把储蓄分散贷给许多借款人,而不必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两个篮子里。银行家会说,他们的功能就是将这类储户与需要资金进行实体投资(包括补充库存)的企业集合到一起。

然而,问题的源头就在于此。按照人们的想象,这是一个将小储户与小投资者直接集合在一起的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银行已经变成私人或小企业的主要借款来源。但银行认为能够贷出的资金量,与企业客户认为需要借入的资金量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许多银行最初都是金器商,照看着储户放在他们那里的贵金属(就像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Meistersinger)中的波格纳(Veit Pogner))。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在正常时期,客户每年只想提取所存资产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他们的欠条被普遍接受,他们就可以安全地借出数倍的储蓄。在正常时期,市场利率让新增储蓄与实体投资保持了大体一致。

但情况经常会不正常。储户希望提取的资金,可能会超过银行能够提供的资金,就像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的遭遇一样。银行可能会感觉无力提供以可持续的活动水平维持经济运行所需的资金。银行存款保险的加强与央行的最后贷款人活动,或许降低了北岩那种银行挤兑发生的可能性。但有一个问题依然存在:大概没有足够的银行资金贷给中小企业。

这里,我们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银行家说,银行信贷并不匮乏,匮乏的是银行能够接受的企业提案。但为何会出现这种匮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早些时候信贷紧缩造成的衰退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现在所抱怨的状况正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敦促银行增加放贷的那些政治家和官员,同样要求银行以经过周期性调整的方式(天知道是什么玩意)增加储备,放弃危机前进行的有问题投资,并不会让情况有所改善。

着眼于长期的解决方案很可能是,让规模较小的新银行进入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但我们知道凯恩斯(Keynes)对长期是怎么说的。如果政府想加速经济复苏,那么就有理由建立一家或多家政府银行,或许与英国邮政储蓄银行(Post Office Savings Bank)等机构合作。一两家这样的机构已经建立,但它们的能力有限。

我可以很轻松地写出一篇演讲词,来驳斥这个观点。这类机构一旦建立,就很难解散或出售。与此同时,它们很容易就会被滥用于政治目的——所有参观过意大利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一点。而谁又是经营这类机构的完美人选呢?不过,至善者善之敌;想保留竞争性私营企业体系的好处,可能需要牺牲掉一些利润率。或者,正如某个国家所说的:reculer pour mieux sauter(要以退为进)。(塞缪尔•布里坦)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0-8-23 08:55
学的晕头转向------------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4 08:16
别让农民“一无所有”进城
【博览资讯特稿】最近,新一轮的城市化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先有重庆市将近300万人的城市化,后有湖北7个县市取消农业户口。城乡一体化的浪潮可谓波涛汹涌。不过在这个进程中,也出现了浙江等地发生的所谓“逆城市化”现象。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同时还发生了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后要将其户口迁回原籍、很多城市政府官员户籍“非转农”现象。

在我看来,发生在浙江的“逆城市化”现象并不是因为农民工不愿意进城,而是因为那些已经在城市就业的人不愿意放弃其农民身份。为什么不愿意?利益驱使是主要原因。当人们将户籍从农村迁到城市之后,就不能再享受政府征地时给予的拆迁补偿费,而农村户口则可以享受村集体经济分红、征地补偿、回迁安置房等收益。户口一旦“农转非”,那么各种依附于农村户籍的福利就无法享受。更重要是,现在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并不需要以本地户籍为先决条件。换句话说,一个农业户口既可以在城市中找到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享受农村户籍的各种好处。

由此可见,这些农民工其实并不拒绝城市化,只是拒绝将其户口“农转非”。如果有关政府部门仅仅从农转非人口的减少就得出“逆城市化”的结论,那实在有失偏颇。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进城之后不愿意变成城市人口?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是其根源。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在具体的实践中,一旦农民变为城市户籍,那么他就从原来的集体身份中脱离,自然也就无法拥有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各项权利。换句话说,一旦农民进城,他必须交出原有的土地,才能够成为城市的居民;也只有此,才能够享有城市中的各项福利。

为什么要取消农业户口呢?表面上来看是为了城乡一体化,让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但是在我看来,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很多地区,这种举动不过是因为地方政府不想通过以征地的方式获得农民原有的土地。如果以征地的方式推进城市化进程,政府必须支付给农民一笔不菲的补偿。而让农民自愿成为城市居民,就可以避免因为征地而引发的诸多纠纷。比如在重庆就有强制性规定:当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时,其原有土地必须退出。土地,如何更为有效的获得土地,才是这些“改革”的真正着眼点所在。

“以土地换福利”和“以土地换保障”,是中国式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在我看来,这些做法问题很多:首先,交易是否公平?城市户籍的含金量是不是和农民放弃的土地价值相当?其次,以强制性的手段让农民进城是否妥当?如果有些农民还愿意保持农民户口,想继续拥有土地,政府能否尊重其选择?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城乡一体化的本意,是让本来只存在于城市的福利覆盖到农村,而不是让农民以土地来换福利。换句话说,目前的城乡一体化改革,是让农民自己为体制在过去几十年中所造成的不平等埋单。由受害者自己为损失埋单,岂不是咄咄怪事?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规定只有交出土地才能够融入城市。我们能否也换一种思路,让农民“带着土地进城”?或者说,农民不交出土地,也可以获得城市居民所拥有的福利?

我此前曾撰文指出,农民进城是否必须放弃原有农地是可以商榷的。从法律层面而言,农地虽然属于集体所有,但法律没有规定集体成员不在该地从事农业活动就必须放弃其集体身份。既然很多农民已经在城市中生活,那为什么不把这些城市中的福利平等施予这些为城市和城市居民提供服务作出贡献的农民?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会对城市居民不公平。但城市居民享受了这么多年的“城乡剪刀差”之后,让进城农民保留土地,无非是对过去不公所作的矫正。更进一步,如果说只有农民能够拥有农地、而城市居民不能够拥有土地是制度不公,那为什么不能通过改变法律,确认农地可以自由流转,让城市居民也能够拥有农地?

让进城农民保留农地的好处很多。首先,它意味着只有更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这能提高农业的规模经营,给从事农业的人口提高收入;其次,它可以给在城市中落户的农民增加收入——他们不仅可以在城市中通过自己的劳务获得收入,也可以出租农村土地获取租金;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带着土地进城”,家中的几亩地能成为在城市艰辛创业的农民工的心理安慰剂,帮助他们更心气平和地融入城市生活。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农民带着土地进城是一件平常事。在中国之所以会成为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城乡二元”的观念在作祟。出路在哪里?就是通过改革破除二元还归一元,但这里的一元并不是“土地必须国有”的一元,而是让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福利的一元。不妨把农民现在手头持有的土地,视作对多年来“城乡二元”制度亏欠农民的补偿,让其成为他们进城的第一桶金。(傅蔚冈/文,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YL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4 08:23
人民币要打游击战
【博览资讯特稿】未来中国在经济领域面临两场硬仗,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二是经济结构转型。

人民币国际化紧锣密鼓。短短半个月内,央行高层就汇改7次表态。7月15日起,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连续5次发表署名文章,其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和胡晓炼还就汇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8月4日,外管局网站发布了题为《进一步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扎实推进外汇重点领域改革》的外汇管理局分局长座谈会纪要。纪要指出,在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上,外管局要做好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专项行动相关案件的查实和处罚工作,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资本项目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下可兑换,都意味着人民币投资项目将越来越多,境内外的资本货币市场投资将越来越广。

有关方面面临的选择是,是藏汇于民、放开大部分管制让中国小分队在国际资本市场打游击战,还是把外汇集中到正规军,让主权基金与外管局替全国外汇投资者当家作主?

国际市场大鳄就那么几家,正规军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就像国内期货市场,大机构屈指可数,大笔多空单都能让人猜个八九不离十。当然,社保、中投、外管局也可以通过国际市场的代理人交易,不过,要真以为这样就能彻底保密,那就太傻太天真了。

资本市场残酷异常,巴林银行的里森这只菜鸟被盯上就在劫难逃,而后是中航油的燃料油期货仓位。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连同类也不放过。高盛在凯雷破产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赚一笔,同样大赚的还有摩根大通。而中投公司公布的2009年年报之所以可喜,是与他们出生时难堪的业绩相比而言,出生未久的中投远未经历市场的考验。

正规军人才过少,就算引入人才在体制中也可能会沦为食禄者。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武侠小说常用来形容绝世高手,资本货币市场的高手同样如此。资金过度集中到国企投资机构,让他们为外汇资产保值增值,恐怕结果很有可能是脱兔乱跑、处子出游。真正的市场高手是否愿意在因循的国企投资机构为稻梁谋?想想国内基金公司的惨状吧,稍有能耐者纷纷出逃,在新的私募体制中如鱼得水。

正规军作战的体制不太适合资本、货币市场生存。

在经历中航油期货、深南电对赌等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后,国企内部的投资集体负责制登上顶峰,哪位长官也不愿意为具体的投资结果负责。为了保障安全,投资项目、投资企业受到限制,而投资审批制决定了投资项目层层上报的结果是,黄花菜凉了。当陈久霖、刘其兵要找决策者的时候,决策者关机、隐身了。即便是比较市场化的中投,与华尔街投资机构相比,仍然被认为官僚气息十足。

让国内娇生惯养的垄断投资机构作战,还要加上数重从未参与过国际市场的幕后指导者,如同新手出招还被捆住了双手,结果可想而知。

在国际资本货币市场上中国是新手,新手与高手对垒取胜的惟一可能是分散作战、各方夹击,务必令对手摸不清意图,俗语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是也。

外储上收、由行政体系支配的时代与现在不同,理念也与现在不同。

中国外储上收源自中国外汇饥渴时代,外汇可以换取宝贵的资源,比黄金更珍贵。背后的理念是,集中资源好办事,正如人多力量大一样根深蒂固。现在我们清楚,人多不一定力量大,集中资源不一定好办事。比如,中国现在需要购买的高技术产品遭遇瓶颈,深陷漏油困境中的英国石油公司对于中国石油巨头收购毫无兴趣。反而民营资本的代表李书福成功收购沃尔沃,将本土充满乡土气的品牌与安全性能一流的国际知名品牌沃尔沃嫁接到了一起。

不错,挪威、新加坡都有主权基金,但拥有主权基金之前已经藏汇于民。中日都是外汇储备大国,有人动辄以中国外储超过日本而洋洋自得。但日本早已实现藏汇于民,而我国绝大部分集中于央行之手,两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由于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将有漫长的过程,而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培育市场,让游击队在各个市场试验性出击,达到练兵效果。(叶檀)
作者: 秋雨    时间: 2010-8-24 08:40
这么高深的东西俺看不懂,叫俺家当家的来学习: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5 14:55
朝鲜“七大”或揭开接班人谜底
【博览资讯特稿】朝鲜劳动党预计将在9月召开44年以来最大的一场会议,届时全世界或许会第一次看到有望成为该国下任领导人的金正日第三子金正云(Kim Jong Eun)。但《华尔街日报》引述部分朝鲜观察人士认为,这次会议可能会揭开一个更大的意外:朝鲜开始从个人统治走向集体领导。

这次朝鲜劳动党代表大会可能会在9月6日左右开幕,但官方开幕日期一直没有公布。朝鲜的领导人接班过程一直不为多数朝鲜人所知,朝鲜以外的人们更不清楚,而大会的召开,将成为这个漫长过程的一个转折点。

朝鲜领袖金正日的家谱这个秘密行事的政权未来会是怎样,任何蛛丝马迹都将受到韩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关注。韩国几十年来一直面临着朝鲜的军事威胁;美国最近宣布对朝鲜政权发起新一轮经济制裁。

这次会议是在6月份下令召开的,在某些方面和1980年金正日首次公开露面的那次会议相似。但今年的会议更加少见:上次有数千人出席的党代表大会还是在1966年,而金正日首次相亮的那次党代会规模更小。自朝鲜1948年建国以来,劳动党一共召开了六次党代会。

韩国警察科学研究所(Police Science Institute)朝鲜分析师Yoo Dong-ryul说,如果金正云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这次会议上,那么他就当不了朝鲜的下任领导人;考虑到金正日身体状况很差,金正云应该会至少加入重要国家机关中的某一个。

金正日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出现在视频影像之中。8月20日,位于韩国的“朝鲜开放电台”(Open Radio for North Korea)报道说,有两名曾在2008年医治金正日一种类中风疾病的法国医生本月和他一起呆了12天。

美国等国的外交人士相信,过去两年,金正日的权力有所削弱,形成一种真空,让官员们无法确知自己的未来,于是诉诸于朝鲜最极端的孤立、偏执传统。

这导致朝鲜与外界发生一些冲突,比如去年的核试验和今年3月份韩国天安号沉没事件(以韩国为首的国际调查人员已将此事归咎于朝鲜)。今年早些时候,朝鲜还整顿私人市场活动,以排除他们眼中的内部威胁。

分析人士认为,09年年初金正日就将自己的儿子确定为接班人,就像当年北朝鲜的缔造者金日成确定他为接班人一样。外界视金正日的妹夫为可能辅佐未来接班人的重要人物,他于6月被委任以国防委员会(National Defense Commissio)要职,该委员会是北朝鲜最高权力机构。

不过由于朝鲜的信息封锁,众评论分析人士无法获得更多可以分析的材料。小儿子金正云从未在北朝鲜的媒体中曝光。而在北朝鲜之外,人们也只看到过一些他十多年前在一所瑞士私立高中上学时的照片。

韩国和日本的媒体报道称,朝鲜的宣传机构已洗印了金正云数百万张照片,欲分发给普通百姓家庭,他们已经保留了上两代金氏领导人的照片。

金氏家族正试图实现父子传位,这已经是朝鲜观察人士的共识,但有人最近对传位能否成功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据信代表金正云的一个宣传办公室近期发生人员变动,另据朝鲜在华贸易商传言,很多人认为如今只有26或27岁的金正云过于年轻,无法执掌大权。

曾写过一本描写北朝鲜战俘营成长经历的自传作者、北朝鲜出逃者姜哲焕(Kang Chol-hwan),本周在韩国的朝鲜日报(Chosun Ilbo)上撰文称,金正日认为保持其权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子承父业,但是能否得到朝鲜劳动党的全体通过值得怀疑。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关注北朝鲜的经济学家兼教授弗兰克(Rudiger Frank)表示,他并不认为北朝鲜会接受金氏家族的第三代领导,因为该国经济现在十分萎靡,有精英人士希望掌权,而普通民众也不会相信为金正云杜撰的极其浮夸的溢美之词。

弗兰克说,我觉得第三代“伟大的领导人”不可靠,这就好像你不可能一直向酒里掺水还能保证其品质不变一样。

法兰克称,朝鲜劳动党有可能建立一个集体领导体制,金正云可以在这个体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高统治者。他说这种治理模式在共产主义国家非常普遍。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5 14:56
朝鲜2010年重要人事变动一览
【博览资讯特稿】朝鲜领导人金正日2010年对其高层进行了众多重要的人事变动,旨在强化“家族”统治。以下是某些重要的职位变动以及金正日为强化其家族统治所采取的行动。

张成泽(Jang Song-thaek):金正日的妹夫,今年6月份被提升为朝鲜国防委员会(National Defence Commission)副委员长,接近朝鲜权力顶峰。

张成泽之前担任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部长。最近几个月,他多次在公共场合陪伴在金正日身边,显示出金正日对他的信任。张成泽也被视为未来辅佐金正日最小儿子金正云(又译金正恩)的首席人选。

金敬姬(Kim Kyong Hui):金正日的妹妹,现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轻工业部部长,主管国内的商品生产。

研究人员表示,金正日最近几年日益倾向于徵求其妹的建议和支持。金敬姬统领朝鲜劳动党轻工业部,并多次在今年的媒体上看到她出现在其兄旁边。

崔永林(Choe Yong Rim):崔永林今年6月被任命为朝鲜内阁总理。

据部分媒体报导,前任总理金英日(Kim Yong Il)的下台与去年下半年的货币改革关系甚大。朝鲜民众对去年的货币改革怨声载道,当局不得不通过放宽部分市场限制以平民愤。

金永春(Kim Yong-chun):金永春现任朝鲜人民武力部部长,他在权利斗争中击败了其他军界对手,目前既在内阁担任政府部长,又在国防委员会兼任职务。

金永春被认为在对美国和韩国的政策上立场强硬,他近来还暗示会举行新一轮核试验以增加威慑。

朴南基(Pak Nam-Ki):据部分韩国媒体报导,曾任朝鲜劳动党计划财政部长的朴南基因货币改革失败已被处决。

朴凤柱(Pak Pong Ju):前内阁总理朴凤柱因主张经济改革政策,遭遇保守派反对,在三年前被罢免。外界认为他是张成泽的亲密助手。

朴凤柱已东山再起,重新成为朝鲜政坛重量级人物。据朝中社报导,他目前在金敬姬手下任职。(选自路透)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5 15:00
华尔街又要崩溃了吗?
【博览资讯特稿】本周糟糕的经济数据可能会让你感到疑惑。我从不作预测。这是愚蠢的行为。当然,现在我也不会这么做。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暴跌造成大恐慌。但是,今年夏天太多的人过于乐观了,所以在这里我要提10条需要提高警惕的理由。

1.市场价格已经很高。根据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采集的数据,周期调整后市盈率约为20,大大高于历史平均值──16左右。该比率是一个有效的长期收益预测指标。估值对投资者来说比其它事重要得多。如果你承担风险能得到优厚回报,那么承担风险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你得不到呢?

2.联储开始紧张了。本周,联储警告说经济已经疲软,并亮出了对抗通货紧缩的最新武器:用出售抵押贷款的收入购买国债。这应该能使长期利率下降。对抵押贷款借款人来说,这是个大好消息。但当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已经超过10000点时,这可不是人们想听到的消息。

3.太多人过于乐观。根据美国积极投资经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tive Investment Managers)的最新调查,积极基金经理们预期市场将继续攀高。投资人情报(Investors Intelligence)的每周调查报告称,财务顾问们也有相同的预期。这正是需要小心谨慎的原因。当其它所有人都持悲观态度时,就到了买入的时候了──这话反过来说也可能也是对的。

4.通货紧缩已经出现。消费者价格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下降。最糟糕的是,它也影响到了工资。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报告,上个季度美国工人的实际小时工资比去年同期降低了0.7%。联储会担心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通货紧缩时期,工资、公司收入、住房及投资的美元价值都可能缩水。但债务却停留在原有规模。这使通货紧缩成为一个恶性陷阱,尤其是当人们欠下太多钱时。

5.人们仍然欠了太多的钱。家庭、企业、州政府、地方政府,当然还有联邦政府都欠下了许多糊涂债。据联储称,美国债务总额──即便不包括金融部门债务──基本是10年前的两倍:现在是35万亿美元,而10年前是18万亿美元。家庭债务负担几乎没有减轻;和去年创纪录的高峰值相比,家庭债务仅下降了3%,这是10年前家庭债务水平的两倍。

6.就业形势比他们说的糟得多。忘掉9.5%的“官方”失业率吧。其它数据?来看看这个吧。现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只有61%有工作。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许多女性选择留在家中,因而使就业率下降。现在,20岁以上的男性就业率为66.9%,上世纪50年代这个数字约为85%,当然由于现在在世的老年人更多,这个数字要打点折扣。而且,现在许多有工作的人只是在做兼职工作,因此目前20岁以上的男性其实只有59%有全职工作。这种情况乐观吗?

7.住房问题仍然严重。上个月,美国房产止赎率再次上升。RealtyTrac的止赎问题专家称,7月份银行又接管了93,000套住房。该数字比6月份上升了9%,仅稍低于5月份的历史最高水平。RealtyTrac称,今年的止赎房产数量直指100万。由于连锁反应使住宅价格下降,这自然也会伤害到所有未处于止赎状态的房屋所有者。见上文对通货紧缩的分析(第4条)。

8.劳工节将近。唉呀,华尔街似乎总是在9-10月崩溃。想想2008年吧。想想1987年吧。想想1929年吧。从统计上讲,的确是存在着“9月效应”。市场在9月的平均表现差于其它月份。没有人真正知道原因。有人甚至将其归咎于白昼缩短带来的心理影响。但这已经产生了自我强化的效应:人们害怕9月,所以在9月抛售。

9.华盛顿正陷入政治僵局。选举季已经开始了。预计11月民主党在参众两院都会失去一些席位。(根据爱尔兰都柏林InTrade博彩公司开出的赌盘,共和党有62%的机会掌握众议院的控制权。)两党的政治对话看来已经失败,打破了所有可能的补救希望,因此让我们不要寄希望于能达成有关任何实质问题的“两党”协议。你认为这是件好事吗?正如Gluskin Sheff投资公司的戴维斯•罗森堡(Davis Rosenberg)本周所指出的,政治僵局只在“没有什么需要补救”时对投资者来说是件好事。他指出,现在我们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但是目前是不会出现的。

10.其它各类指标都闪起了警示灯。尽管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的制造业指数仍为正值,但在7月份却再次走弱。供应管理协会的新订单指数也是如此。贸易赤字扩大了,而第二季度GDP增幅远低于最初预想。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每周领先指数(Weekly Leading Index)的警示灯已经亮起数周了(尽管最近的指标看来有所好转)。6月份的欧洲工业产值显著低于预期。即使是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也放慢了速度。科技行业的领头羊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已经预先发出了警告信号。单独来看,以上信号也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综合来看,就让我疑惑了。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股价很低,我可能很乐意购买股票。但如果股价很高,我可能就不那么愿意买了。原因见上文第1条。(Brett Arends)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6 08:05
经济总量全球第二 中国牵扯世界神经
【博览资讯特稿】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如果说其中揭示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正与日俱增。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但在贸易方面,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却是无可争议的。

这种地位形成了“中国价格”,也就是中国的巨大需求决定着一系列产品和大宗商品的价格。现在你还可以预计,未来10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演变,其巨大的经济规模还有可能决定大量其他资产类别的命运。

中国近期历史中,很大一部分时间的主题都是它作为一个代工出口中心而崛起,压低了包括电视机和玩具在内的一系列产品的价格。成为世界工厂还有一个后果,即中国也成了从铁矿石到金属铜等一系列硬商品的定价者,最终掌握着全行业、甚至一些国家的命运。

所以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种有效的投资方法就是沽空中国生产的任何东西,因为其价格将会下降,同时做多中国消费的任何东西,因为其价格将会上涨。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演变,这条规则也需要更新。由于通胀压力的增加和工资的上涨,西方生产商盲目利用中国不断降低的成本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

与此同时,价格的上涨正沿着价格链而扩散。中国的工业机器现在不仅在为硬商品定价,而且也为一软列软商品和食品定价。由于中国的原因,美国、欧洲的一般消费价格很可能也会跟着上涨,而不是下跌。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增长的影响方式会出现新的变化。在中国国内,代工工厂受人关注的程度应该会下降,而不断增加的消费阶层受关注的程度会不断上升。我们还可以期待中国封闭资本市场的复杂化、国际化程度得到提升,企业更加渴望走出国门,在海外实现扩张。

随着巨型国有企业纷纷上市,中国已经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提振。去年,中国企业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筹资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今年,在中国农业银行实现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上市之后,这种情况应该还会重演。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现在已成世界最大。

随着人民币日渐国际化,中国资本市场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领域。目前似乎欧元、黄金,及上周韩圆的走势,都越来越需要考虑到中国政府下一步如何部署其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目前中国严格管理其汇率、利率及跨境资本流动,这些政策的任何调整都将产生巨大影响。这一管制及国内投资机会有限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内地资金热衷于寻找另类投资,无论是艺术品、房地产、葡萄酒还是古董。

以香港为例,香港地产市场已成为内地资金的投资热点,香港地产价格已被推至1997年以来未见的高位。上周地产中介中原地产公布,今年上半年香港三分之一的高档新盘是由中国内地买家买走的,从而揭示了中国内地购买力的力度,而这一数据还不包括通过公司买入的房产,如果要是包括,该数据应该更高。

这一现象还出现在其他城市,不过数量较少。莱坊房地产经纪公司公布,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中国人购买了伦敦十分之一的新建房产。

一些投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分析这些新资本流动时另一个需要深思的因素是,中国所谓“灰色”或准合法资金占多大比例。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提供给瑞士信贷的报告,中国存在高达1.4万亿美元非法、未经申报的收入。

这可能使一些面向中国地产的解决负担能力的措施显得不那么紧迫。但这类资金对国际资产类型究竟有何影响就值得仔细考虑了。如果资本从未有真实的价格,那它还能理性地运作吗?例如,如果获得资金的方式可能较为可疑,那么在香港买一套公寓的价格就是次要的了,首要的是能在中国内地管辖范围以外、具有高流动性的市场获得资产。

得益于中国内地的经济增长和内地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呈现在香港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应该记住如果中国能够带动一系列产品的国际价格上涨,那么反之亦然。如果中国经济放缓或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华尔街日报)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6 08:09
李荣融:国资委一号掌门人
【博览资讯报道】2010年8月24日,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已经“入驻”国资委。而执掌国资委7年之久的第一任央企“掌门人”李荣融即将卸任,李荣融的去向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李荣融曾在题为《13年来国企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报告中称:“国有企业改革20多年来,能改、改好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

2003年,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时任经贸委主任的李荣融接过国资委成立后的首任“掌门”之职。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位置使他曾一度陷入激烈的争议,也使他成为国资委的开山英雄。回忆李荣融在与国企打交道的点点滴滴,在国资委的生涯无疑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败论英雄2003年初以“特设机构”身份成立的国资委,被国务院赋予的职能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等。

面对当时196家大大小小的中央企业、几万亿“杂货铺”似的国有资产、为数不少的享受部级、副部级待遇的央企领导以及不愿放手的各个主管部委,没有几个人认为李荣融能够成功。

一位几年前退休的央企领导,对李荣融在国资委的作为有一番细致的点评:

组建国资委这样的机构并且要有一番作为,必须经历几个阶段,如果坚持下来才有可能成功。第一个阶段是前两年,要建章立制,打好基础,定好战略,这个阶段的工作压力还相对小一些;第二个阶段是第三年和第四年,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要带来大范围的利益调整,这个阶段受到的抵制和批判最强烈,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可能挺不住,失去了信任,最终半途而废;第三个阶段是第五年、第六年,这是战略全面铺开的阶段,动作最大,但一般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小了。

拿他的分析来对照李荣融在国资委的经历和外界的舆论,确实有许多暗合之处。七年之后回头望去,在国资委肩负的这几项任务中,李荣融完成最出色就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从2003年的约2万亿,增加到了2009年底的5.5万亿,翻了一倍多。七年来,李荣融在推进央企业绩考核、集中主业、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全球招聘央企高管)、公司治理(引进独立董事、职工董事)、国有企业的扩张并购(中海油、中铝等)、国企主营业务或集团整体上市、规范产权改革乃至国有经济的整合重组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央企业绩的高扬与这些基础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

接班人王勇现年55岁的王勇在2003年5月,任国资委副主任。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使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2008年9月,随着李长江的引咎辞职,王勇临危受命接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一职。

此后,在王勇主政下的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109号令正式废止《产品免于检查管理办法》,至此,由前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7年多前建立起来的免检制度被废止,显示出壮士断腕的勇气。

王勇平时少言寡语,为人和善,从外表上看,并非“强势”干部,在多位国资委干部看来,他是“温柔的铁腕”领导。

“王勇一直在管理央企干部,没有原则性不可能干好这个岗位,他很细腻,属于严谨稳健的那种领导,工作方法是以柔克刚。”这是一位与王勇共过事的国资委干部给王勇的评价,“很有原则性”也成为国资委同仁对王勇工作作风的一致评价。

(SJ)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7 08:08
赌不起的通胀
【博览资讯研报】今年的全球价格体系异常诡异,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风险和发达国家的通缩风险都很严重。这种局面让人们对中国的通胀前景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在经济全球化与货币政策非全球化的背景下,下游通缩和上游通胀存在共存的可能,但这里面最可怕的问题却是,处在中游的怎么办?这正是中国的现实。

问题并不复杂,只是人们不愿正视,能支撑下游通缩和上游通胀的,只有中游补贴。

中国补贴全球,这就是2009年以来全球假复苏的根本逻辑。但不合理的事情终将被矫正,自古如是,当未来全球宏观经济重新矫正之时,中国又将面对何种场景?

答案很简单,当上游和下游都经过危机的调整之后,中游的调整也将到来,不是主动就是被动,避无可避。而通胀,这个让温总理感慨“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的难题,届时将把中国经济推入死角,而谢国忠先生所说的通胀危机就会成为现实。

今年中美两国的农产品市场就很能说明。

中国:从北方到南方,从大蒜到绿豆,一场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演不停上演。

美国:粮食大丰收,美国农业部却将需求预测调得更高,理由只有一个:中国。

全世界大炒作农产品的逻辑就是炒作中国需求,炒作中国需求就是榨取中国红利。

这里无需更复杂的分析,最核心的一点很清楚:中国是通胀受害国,而美国是通胀受益国。可以肯定,美国重启量化宽松不会惹来通胀麻烦,而中国一旦松货币,通胀立马显现。别忘了,中国还有一大堆资源价格改革在排队中呢。

不要被CPI的表面数据遮蔽了双眼,生活的体验远比一些专家的解释来的可靠。2010年,我们的流通货币创造了记录,CPI却还趴着没怎么动,这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只有一个解释,数据被PS了。有了PS,丑女可以变成美女,通胀也能变成通缩。虽然统计数据被PS年年有,但感觉今年格外多。

我早说过,如果有一个超市价格指数,跟统计局公布的CPI一定是极大的背离。

从2004年到2008年,光是应对资源成本上涨,中国已经忙得左绌右支,而现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是通胀系统性风险的信号,这不是可以侥幸避免的。更为可怕的是,由于高昂的房价已经透支了人们未来的购买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内需型经济贡献也将被严重削弱。

中国在历史上赌不起的通胀,未来同样如此。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7 08:12
输不起的人民币
【博览资讯研报】看得见的武器并非最可怕,无形利剑才让人防不胜防。

美国玩起货币战争来比玩热战更得心应手,日本就是这样被搞垮的。在日本国内,许多人都认为日本遭受过两次核袭击,一次是1945年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一次是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投下的《广场协议》。

昨日之日本,今日之中国,太多的相似性让人难以停止对它们的比较。

2010年以来,从人民币国际化到金融信用评级,中国正在加速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岂有坐视之理?施压人民币自然重新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选项。在美国看来,“它(人民币汇率)让购买进口到美国的便宜商品更加容易,也在全局上破坏了我们的经济复苏。”因此,奥巴马政府必须作出行动,“强迫”中国放弃操纵汇率。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政府抗击外界施压人民币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展示,但在今年却作出了让步。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人民币汇改。不论这里面是主动的成分多一点还是被动的成分多一点;也不论是对美元的汇改,还是对一篮子货币的汇改,事实是中国的确在人民币升值上让步了。

中国的反击是减少购买美债,加大购买欧洲、日本、韩国的国债。这样的抗议跟美国的航母开进黄海可以算的上同一个重量级。但问题在于,中国无法不受限制的调整外储结构,这一点只要比较一下中国购买美债和日债的绝对额就可以很清楚了。

最近一段时间,美联储宣布考虑重启量化宽松之后,美元不跌反涨,这提醒中国,美元的王者之气远不是现在的人民币可以觊觎的。我们曾经反复指出过,美元绝不是纯粹的市场化玩具,千万不要低估美国政府干预美元的能力。

反观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有一个基本战略众人皆知,就是先周边化再国际化。所谓周边化,就是先从亚洲区做起,尤其是东南亚。

在2009年~2010年的全球复苏中,世界已经见识了新兴经济体的活力。强势经济是强势货币的基础,中美之间的亚洲争夺战核心正是货币争夺战。

认清了这一点,就明白中国政府为什么格外强调搁置争议,而美国却热衷搅局活动。

美国政府重返亚洲,强调在亚洲的存在,绝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问题。7月23日,在越南举行的地区安全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大谈“南海问题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部分”,解决南海争端对地区稳定“至关重要”,她随后抛出了美国的主张:美国愿意和东盟、中国以及相关国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并且希望形成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国际机制。美国希望将南海问题上升到国际问题的图谋自然引起了中国的反击,外交部和国防部均给予了驳斥。

国与国之间的交锋存在不同的等级。希拉里・克林顿这次的挑战虽然触及敏感问题,但级别只算得上低烈度,事后也未见美国穷追猛打。但这提醒我们,即使在亚洲,人民币国际化也将充满荆棘,未来必会遭遇更多意想不到的挑战。而挑战不仅来自经济层面,也会来自外交、政治、文化、军事等全方位。

美国的军事转移等于向世人宣告,亚洲是美国的军事重镇。而另一个事实是,亚洲也是中国的经济重镇。双方的相对优势在这里形成了错位,但力量的强弱却不好说。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输不起。

(主任研究员 张雄)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7 08:19
“狼”市,已经来临
【博览资讯特稿】要想把股市的两面性准确描述出来,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说它像多用勺叉,像早中餐,像杏李,像骡子。其中有一位投资者试图总结美国股市近期的曲折迂回的努力产生出了一个新的股市术语──欢迎来到“狼”市 ('wolf' market) 。

狼市的特点是窄幅震荡、波动增加、股票相关性高、反转快。他说,锯齿状的指数震荡提高了投资者依据基本面选股的难度,使短期期权和技术分析成为把握反弹机会的更好工具。

与牛和熊相比,狼的体型更小,但动作迅速,决断果敢。

美国股市自2010年4月下旬进入了狼市,而引发狼市的根源要更早一些。股市自2008年3月的低点后大幅上扬,投资者预期经济会以一个尚未实现的较快速度复苏,并把这个预期纳入股价之中。受到近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经济数据缺乏亮点以及美国企业二季度财报振奋人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市场一直在努力寻找前进的方向,从而导致交易区间收窄,股价波动加剧。

从熊市角度来看,标准普尔500指数到今年年底也无法突破4月份1225的高点。

但从牛市角度来看,预计二季度上市公司的强劲盈利以及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将使标普500指数的低点维持在1010点附近。与此同时,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市场波动率指数(VIX)──也就是市场的恐慌指标──很可能超乎正常状态地保持在25到35的区间。2010年8月20日周五,该指数收于25.49。

当然,8月份的成交量清淡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8月23日的交易量为本年最低,而且在9月前很可能无望有太大增长。

目前市场处于试探阶段,而且正值8月份的度假高峰期,交易非常清淡。很显然,我们已经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但人们还是有点草木皆兵。在宏观经济因素主宰股市的情况下,各类股票同涨同跌的相关性很高,导致投资者对于技术分析更加依赖。一方面来说,“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的日趋流行增加了市场动向与技术指标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在利率接近零的市场环境下,对企业的现金流分析变得更加困难。

在没有其它因素渗入的情况下,技术面的影响将会变大。建议投资者利用期权工具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进行短期押注。

至少在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或股市在另一种催化剂的推动下重新找到立足点之前,狼市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下去,将会延续到2011年。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0-8-27 08:30
拿着豆桨先坐下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7 08:33
拿着豆桨先坐下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0-8-27 08:30


学校食堂没有牛奶卖,就不喝牛奶,喝豆浆了?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0-8-27 10:26
田市长:学校食堂绝对有牛奶卖!因本人曾经在那吃过.至于喝豆浆是个人习惯.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7 10:59
我喜欢豆浆泡油条,小时吃不上的东西,旧恋啊。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8-27 11:00
田市长与民同乐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27 11:18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0-8-27 11:21 编辑
田市长与民同乐
lao90286 发表于 2010-8-27 11:00

昨天晚上跑哪去了,女科学家们漫山遍野地找你啊!发寻人启事了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8-27 11:26
昨天晚上跑哪去了,女科学家们漫山遍野地找你啊!发寻人启事了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27 11:18
啊,看来田市长昨晚也在与民同乐~~~~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男科学家还是女科学家~~~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30 08:25
基金曝5大吐血数据
【博览资讯报道】NO.1:亏损额高

率先披露了2010年半年报的18家基金公司旗下234只基金上半年利润总计亏损约为1548.3亿元。其中,股票方向基金成为亏损“重灾区”,固定收益产品则实现了正收益。按“基金公司”统计,无一家基金公司本期利润出现净赚,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首当其冲。纳入统计的18家公司中,上半年亏损最大的基金公司利润总计损失约248亿元,利润损失最小的为6.9亿元。

NO.2:费用高

基金销售饱受渠道“盘剥” 客户维护费上半年涨13%。基金销售的艰难处境在2010年基金半年报中显示得非常明显。根据天相对已公布半年报的18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统计,上述基金在2010年上半年共计支出客户管理费高达7.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8%。总体而言,此项费用已占到同期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的13.76%。

进一步的统计还显示,18家基金公司中,支出“客户维护费”占其管理费收入的比例,最高者达到23.61%。而单只基金的最高支出比例更达到了惊人的59.78%。一些基金公司老总私底下抱怨的“发一只基金,被扒一次皮”的说法,由此得到数据上的印证。

NO.3:换手率不低

根据天相资讯对18家基金公司旗下193只基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统计范围内的基金整体换手率为0.91倍,较2009年上半年、2009年下半年的同类数据大幅下降,上述统计范围内基金换手率在2009年上半年达到1.35倍。

统计数据还显示,在上述193只基金产品中,封闭式基金、偏股开放式基金的换手率情况大致相当,上述基金投资的换手并不明显,而开放式混合型基金的换手率相对较高,今年上半年此类基金换手率达到1.05倍,超过基金换手率的平均水平。

NO.4:持有人结构

观望气氛渐浓,机构持基比例下降。有18家基金公司旗下共243只基金公布了半年报。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持续震荡的行情使得对于后市“吃不准”的机构变得有所收敛,由此基金持有人比例中机构的比重整体有所下降。

在目前公布半年报的基金中,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中的QDII基金、保本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基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机构退、散户进”的情况。

NO.5:投资策略

基金抱团看好“新消费”,静待抄底机会。

综合已发布半年报的1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观点,A股基金对于后市的观点进一步趋于乐观,新兴产业和大消费组成的“新消费”组合成为众口一词的关注方向。而在低位一定程度上踏空的基金,纷纷调整策略,等待“低吸”机会。

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A股基金的主流态度已经从“谨慎担忧”转变至“不足为虑”。

(JC)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31 08:24
A股投资时钟(一)
【博览资讯特稿】对于期望收益最大化和避免重大损失的投资者而言,识别市场未来的高峰和低谷十分重要,而此次全球范围经济衰退以来的迹象表明,经济周期与资产表现的关系从未如此密切。经济周期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各类资产都有表现好的时候和差的时候,投资者要做的就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资产配置,从而提高投资收益。

按照经济学家米切尔的定义,经济周期是以工商业企业为主的国家整体经济活动波动的现象。1910年,巴布森提出市场因为存在的摩擦程度不同,导致其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度不同,金融市场由于几乎不存在摩擦而成为经济的预报者。

从历史上看,在每一轮的经济周期中,货币的扩张往往是复苏的前锋,在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下,就资产、存货、资本开支而言,货币总是首先流到阻力最小的地方,也就是资产。

对行业而言,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行业的摩擦水平不同,在经济周期有不同的表现时序。但这些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股票是对未来事件的贴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股票市场的确可以看作是经济的晴雨表;另一方面,股市的晴雨表却来自于对经济周期的预期,因此,也就有了基于经济周期的投资逻辑。

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有研究发现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行业在股市中的表现会呈现出显著的轮动规律。如美林提出的投资时钟理论表明,在经济繁荣期的股票市场上科技、工业、能源、医药和日常消费品等行业会有超越市场的表现;而在经济复苏阶段,耐用消费品、电信、科技、金融类等周期性行业会有显著表现。

中国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在经济的发展和周期表现中,长期的高速增长和快速的行业结构变迁并生,这种轮动伴随增长的特点反映出了中国经济周期与众不同的驱动力,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就是政策、出口和内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也正是在这三个动力下经历了长长短短的周期,对周期的分类也存在多种方法,关键在于能够对投资有指导意义。从上面三个驱动力来看中国的经济周期,可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

在不同的时期,经济的主要驱动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复苏和衰退期政策的影响更为突出,而繁荣和萧条期的主要来自内外需的变化。

周期中的政策驱动中国经济波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常受政策的驱动和影响。国家手中的绳索很多,央行有,其他政府部门也有。其中,央行手中的绳索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存贷款利率,以及贷款指导额度等多条;其他政府部门手中的绳索则包括税收、土地、审批等多条。每条绳索的粗细不同,拽动力不同,所能影响的经济范围也有不同。

如2009年初的房贷七折优惠利率和两成首付比例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市场,全年商品房销售量面积达到9.4亿平米,比2008年增长42%,甚至超过了2007年的7.6亿平米。与此同时,商品房销售额高达4.4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75.5%,而2007年这一数字也仅为3万亿元。以平均房价计,2009年的平均房价是2007年的1.2倍。房贷优惠政策还带来了房地产及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大幅反弹。

另一个例子,2002年下半年重工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开始增加,人民币贷款余额连续14个月上升,到2003年9月到达2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从2002年的16.9%上升到2003年的27.7%,M1同比增速也一直在20%左右。

2004年一季度政府开始大规模的信贷控制,当年二、三季度央行新增贷款指导性参考量均缩减2300亿元,三季度M2增速迅速回落近5个百分点,由年初的19%降到14.8%,M1同比增速也下降到14%,下降6个百分点。2004年GDP增速受到打压,仅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而不再是像前两年那样每年有接近1个百分点的上升。

类似的,1993年,央行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起投资回落、储蓄回稳、通胀回落,经济“软着陆”。1996-1999年连续七次下调一年期固定存款利率,推动此后的经济回升。

上述事实表明,政策的变化往往发生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衰退期,复苏时我们看到货币政策的扩张开始,央行松松手中的一条或者多条绳索,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导额度渐松、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下调;而在衰退期,央行则收紧手中的绳索,一条不行,再拉紧一条。(夏春)

(SJ)
作者: 星空0414    时间: 2010-8-31 09:21
看看那些花天酒地频繁跳槽的基金经理们就知道亏损是必然的!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8-31 09:24
看看那些花天酒地频繁跳槽的基金经理们就知道亏损是必然的!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0-8-31 09:21

叫儿子去当基金经理也不错啊。
作者: 星空0414    时间: 2010-8-31 09:49
现在是经济周期(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什么期?大衰退中的小复苏?繁荣的上弧?反正不是萧条后的复苏吧。
作者: 桃源居士    时间: 2010-8-31 09:50
看看那些花天酒地频繁跳槽的基金经理们就知道亏损是必然的!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0-8-31 09:21

俺的基金可是被困3年了
作者: 秋雨    时间: 2010-8-31 09:51
俺家的也不知被因了多少年了,不想了。
作者: 桃源居士    时间: 2010-8-31 09:54
俺家的也不知被因了多少年了,不想了。
秋雨 发表于 2010-8-31 09:51

俺都忘了还有啥基金了,在就不想了,那天想起来就把它全给扔了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1 08:14
股权投资的围城效应
【博览资讯特稿】近年来,PE/VC成为最时髦的生意,这个行业不仅仅热钱争相涌入,做PE/VC的人似乎也遍布大街,各行各业的人和资本都奔着这个无比光鲜和有“钱景”的领域争相而来,股权投资领域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在股权投资这个庞大的市场中,产业链也开始变得更加清晰,许多以投行的顾问角色存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成为产业链中特别的一环,华兴资本正是其中一员。但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目前浮躁的股权投资市场让许多第三方中介机构也变得蠢蠢欲动,股权投资在中国的高回报率和巨大利润让他们也开始眼馋,不再甘于做中间角色,纷纷开拓投资基金方面的业务。

坦白地说,我并不是很认可这种混业经营模式的前景,我在不同场合也表述了我的观点。当初做华兴资本我是想突破这个模式,因为我不大相信混业经营这种模式。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中介机构的投资业务和与为客户的业务之间必然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一是,角色和利益冲突。我们的角色一直是一个中介机构,在投资者和企业的中间存在,因此,我也更有深刻的感悟,在国内,投资和中介业务二者是会出现必然冲突的。比如我们作为投行角色为企业做推广、融资,企业雇用我们的目的是拿到好的市场价格。但我们的投资部门也想投它,肯定是希望能以一个便宜的价格入股。这样,矛盾就发生了,我们到底是该以客户利益为重还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呢,这是这两种角色无法回避的问题。站在其他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或许又会琢磨华兴资本推荐的公司是否真的信赖——华兴是不是把好的都留给了自己,向外面推荐的是不是质量有问题?每个项目势必都要华兴自己参与。

从上述两个非常真实的矛盾来看,投资+投行两个业务加一起,并没有体现出“1+1大于2”的协同作用,而更多的是相互排斥。综合考虑,虽然两个合在一起做可以共享很多信息、客户关系等,即通过做基金业可以提高投行的收益率,但负面效果比正面更突出,我们每年有二三十个项目,不可能每个项目我们都自己投一把。

二是,站在创投角度看,许多成长期的投资都属于早期项目,风险很大,需要投资机构具有很强的产业理解能力,但对于许多做中介业务出身的人来说,这并不是其优势所在,如投行的人更多的优势是在于资本运作而非培育企业。

三是,内部管理上也会有矛盾,因为投资的人与做中介服务的人是不一样的,相对应的薪酬体系也是不一样的,战略重点也有矛盾。

从华兴资本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以咨询顾问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我们主要是给客户提供顾问,并不给客户提供资本,也不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IPO、二级市场的交易,我们只是一个顾问的角色。我们没有很大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很大的资金,而传统投行更多指的是券商。华兴资本能得到认可,是因为客户在乎的是能够为其提供一流的服务,而并不在乎是否给投资,因为投资的需求可以通过第三方满足。我们也会和别人合作,参与基金类产品。但我们为自己严格定义为合作方,只是提供资源,决策都是专业投资机构来做,这样利益冲突才能区分开。

现在股权投资领域热火朝天的局面,这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但长远来看,这个市场的分工将会更加细分,专业化的程度更高。有些人觉得PE/VC领域是神话,遍地都是钱,实际上不是,这是个高度竞争激烈的行业,真的进入后才会发现,要有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实在是难上加难。

其实现在股权投资领域也出现了“围城效应”。目前来看,不光是中介机构纷纷变身基金,有些PE则眼红中介机构,有些中介机构想做PE/VC投资,但有的PE/VC又抱怨投资不好做,认为投行顾问这块业务非常有吸引力,旱涝保收,既不用担心公司是否能够顺利上市,也不用担心市场环境的变化。

甚至有些PE还想自己投资一个中介机构。这些PE的想法是,投资业务本身能够带来很多中间业务,似乎正符合“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但这其实也是行不通的,比如当我们和一个投资人走得特别近的话,那以后还怎么给其他投资人做事呢?这实际上已经把商业模式破坏了。我想,这些都是和整个市场不成熟有关,随着行业的发展,各种角色的机构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

从国外来看,国外的诸多大投行虽然也普遍有直投部门,但一个共同的事实是,这些直投部门都并非是PE/VC里的主流机构。

从中介机构转变成投资机构的有一个成功案例,国外著名的PE机构黑石在成立之初也是专门做投行出身的,更多的是从事企业破产重组方面的业务,但经过后期的发展和战略转变,黑石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它现在可能只有10%的业务是做重组和破产,而90%是做PE投资。但实际上,黑石从中介机构转变成投资机构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因为黑石成立的时间比较早,投资业务当时还属空白,黑石转型自然非常顺利。但现在看来,国内中介机构这种大业务的大调整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现在国内做投资的人已经很多了,市场门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中国的中介机构纷纷转型为投资机构,都认为这是时髦,但他们往往没有考虑到背后非常核心的因素。这背后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国外的状况是,如果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不会出现成千上万的模仿者,而其他人想的是,如何来服务这种新的产业,共同做大相关产业。但国内的状况却是截然相反,跟风者和复制者蜂拥而上,并不利于形成良性的创业文化,这应该也是中介机构趋之若鹜地做投资业务的一个文化基因。

中介机构要专业化、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范畴。很多公司往往都是想做得大而全,而不愿意在某一细分市场做精做细,有一个案例让我感触很深,那就是富士康。富士康为苹果等厂商做代工,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现在也做成了庞大的规模和效益,这就是最好的例证。现在很多领域也都是同样的状况,比如服装行业等,业务外包的趋势非常明显,专业化和市场细分是必然的趋势。

任何一个市场都肯定是存在经济学上的“二八定律”的。只要能做到行业前20%的位置,就能做80%的生意。尤其是投资行业,如果不顶尖,是不赚钱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券商直接投机的部门也不是顶尖的,顶尖的PE/VC基金里没出现摩根士丹利直投或高盛直投的名字,真正顶尖的PE/VC都是独立运作的基金公司。

我相信,对于专注做服务的机构市场上肯定有我们的位置。随着中国的PE/VC这种热潮不减,术业有专攻,华兴的未来发展是不会改变的,专注于服务,前景足够大!(包凡/华兴资本CEO)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1 08:15
布局未来,顺着巴菲特、李嘉诚的目光向前(一)
【博览资讯研报】一个人可以假装悲观或者乐观,但他的行为痕迹却可以揭开所有伪装,一个例子是,在6月,某在公开场合高调唱空的公募基金经理,私底下却是不断加仓。

现在,全球经济走势更加具有迷惑性,人们的争论也充满了方向上的分歧,是复苏还是二次探底乃至十年大萧条;是通胀可能性大还是会走向通缩,这两类截然相反的论调背后都站满了坚定的人群,这样的对立,在投资领域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

这种对立传递的信息正让真相变得扭曲而模糊。

在中国,投资者的盲从让重阳投资总监李旭利颇感震惊,“投资者的眼睛被所谓的‘趋势性’所迷惑,投资者将持续成长视为一种‘时尚’,且投资者对时尚的非理性追逐大大的超出预期”。

一个事实是,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指引,以帮助我们在分岔口找到正确的路,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谁可以值得信赖?那些中国基金经理,那些中国“砖家”?在十年前,你可能别无选择,并一再误入歧途。

幸运的是,这次站出来的是巴菲特、索罗斯、李嘉诚们,唯一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追随。

每隔几年,就有批评者说巴菲特宝刀已老。

网络泡沫期间,他们这么说他,嘲笑他拒绝加入盛宴。08年,这种声音又一次浮现。

道指跌破七千点的时候,人们认为巴菲特是过早、过于大胆地利用了危机。2008年秋季,巴菲特在高盛和通用电气押下大额赌注,并呼吁公众大量购买股票。

而李嘉诚更是傲人,2008年初,预言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并开始在中国大陆陆续套现投资性股票,甩卖楼房,回收资金约200亿元。

2008年10月开始,李嘉诚叫停所有长和系正在考察洽谈的投资项目,冻结所有未落实的投资开支,并检讨和清理全部当时现有的投资项目,此策一直延续到2009年下半年。

花旗银行当年的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中,有多达69%、即接近1190亿港元是现金,其余部分,也主要投资于最稳健的政府债券上。

这种精明让和记黄埔今年收益可达400亿美元。

无论风吹雨打,他们从来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投资玄机何在当然,要想听到“真心话”,这并不容易,但行为留痕可以暴露一切秘密。

在过去的一年,巴菲特做出了他这辈子最重大的投资决策之一,在二季度,这种布局的针对性更加明显。而李嘉诚也重新挥舞支票,两位80岁老人的投资智慧再一次闪耀其中。

关于经济前景:

当大多数人都期望经济二次探底然后“趁乱”大赚一笔的时候,这怎么可能发生呢?

不过,二次探底的风险虽不存在,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却会将持续很长时间。

巴菲特们做好了准备。

关于通胀:

越来越多的人担忧通缩,但巴菲特、索罗斯均对这类想法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全球经济的风险毫无疑问更多指向通胀。事实上,索罗斯的“保值”触角已经伸向中国。

关于新兴产业:

多数在1910年赌押汽车业、1930年赌飞机或在1950年下注于电视机生产商的投资者,到头来输得一无所有,尽管这些产品确实改变了世界。“急剧增长”在过去并不一定带来高利润率和高额资本回报。

但现在,巴菲特做出了谨慎的改变。

关于中国: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悲观和憧憬交织在一起,A—H股的倒挂也越来越严重,巴菲特,格林斯潘、索罗斯看到的是100年前的美国,而中国人自己看到的是100年前的……

(研究员 游龙)

我有话说延伸阅读收藏打印邮件給好友请评分: 好评  中评 差评  
暂时没有延伸阅读...
  
布局未来,顺着巴菲特、李嘉诚的目光向前(二)
【博览资讯研报】李嘉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抄底,在过去的三个月,李嘉诚的对外投资额超过1000亿港元。这与他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的冷静和保守大相径庭。

而在年初,巴菲特就“把所有筹码都押在美国经济的未来上”,440亿美元收购北伯林顿铁路公司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迄今最大手笔的收购交易,对于79岁的巴菲特而言,不管是就他的投资风格而言,还是就他怎么看待自己的国家来说,这都被看作是最后的象征。

李嘉诚相信中国政府,巴菲特信赖伯南克,任何试图做空全球经济的投资者都必须掂量掂量这背后的决心和认识。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李嘉诚的投资标的与巴菲特如此趋同,最新的消息是,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长江基建,有意竞购英国唯一的高速铁路线经营权,该交易金额预计将高达15亿到20亿英镑。而在半个月前,李嘉诚刚完成对英国电网高达57.75亿英镑的资产收购。

博览研究员认为,这可能意味着,

1、即使短期经济会被去库存之类的理由所干扰,从中期宏观经济的角度讲,博览研究员相信所谓的“二次探底”担忧终归会被不断觉醒的资金所颠覆。

铁路这种资金密集型的投资,需要眼光、远见,只有经济复兴,才能让铁路繁荣起来。假如过去60年每次他们都对了,为什么不再多相信一次。

如巴菲特曾经说的那样,“它所发挥出的潜力没有哪个体制能比得上。它将一如既往地发挥这样的潜力。美国最美好的日子还在后面。”

2、东西方两位投资大家同时出手铁路资产及公用资产,这可以验证另一个宏观猜想,过去的十年无论是中国、美国、欧洲可以称之为金融地产周期,而未来就是朱格拉周期。

所谓朱格拉周期指的是三位一体的设备更新周期,包括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劳动生产力提高。包括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升级。从东部到西部,都是朱格拉周期。当然也包括中国地铁和高铁投资。

发达经济体的基础设施糟糕的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在英伦三岛,自从1899年后就再也没有修建过任何像样的铁路干线;而在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就有两次覆盖半个国家的停电。更可信的一点是,自发生1819年经济危机伊始,全世界都在尝试向基础设施投资摆脱危机。

德国、日本、中国将获益于全球范围内的基建更新计划,这也可能是重阳投资看中某高铁生产企业的原因。

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可能拿下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第一条专用高速铁路的订单。

3、经济将增长但会放缓,使得一家铁路运营公司类似公用事业企业的回报率看上去好过其它企业。

4、投资思路将发生重要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后卫将变前锋,传统的零售,医药、基础设施等在新的经济周期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5、全球变暖的问题。同样的货物,如果通过铁路运输,只需要消耗卡车运输的小部分燃料。另外一边是,他们对目前在全世界流行的低碳保持惯有的警惕。

(研究员 游龙)

我有话说延伸阅读收藏打印邮件給好友请评分: 好评  中评 差评  
暂时没有延伸阅读...
  
布局未来,顺着巴菲特、李嘉诚的目光向前(三)
【博览资讯研报】我们的第二个主题是通胀。

显而易见的是,巴菲特、索罗斯、李嘉诚都不相信什么通缩的鬼话,这点可以理解,与大多数人的侥幸心理不同,即使眼下经济面临的风险可能是通缩,但巴菲特很清楚,在诸如国家经济体系一类复杂的系统中,通胀的出现时机完全无法预知。历史的教训是,在货币如此泛滥的情况下,美联储和中国央行几乎没有成功遏制通胀的先例。

但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是,他们如何布局通胀。

巴菲特的通胀策略根据美国证监会公布的文件,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出现了明显的防通胀倾向。

1、巴菲特大幅加仓医药行业,医药股的防御性与成长性正越来越在不确定的金融市场中显示生命力。对于这个问题,博览首席研究员王飞翔的判断是,同样的故事一定会在中国出现,“投资组合中,过去十年医药是用来防御的;未来十年,医药则是拿来进攻的”。

数据显示,巴菲特大幅增持强生1743万股,增持比例高达73%,增持股份二季末市值超过10亿美元,除此之外,巴菲特2009年二季度新买入全球最大的注射器及医用一次性产品的供应商BD公司120万股后,四季度增持30万股。2010年一季度又增持24.4万股,二季度又增持14.6万股,增持比例8.4%。增持赛诺菲安万特16万股,增持比例4.1%。

2、显著提升了固定收益投资中短期债券的配置比例。截至今年6月30日,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各类美国国债、市政债券、外国政府债券和公司债中有21%的债券到期日在一年以内,较第一季度末18%和去年同期16%的比例都有显著上升。众所周知的事,短期债券抵御通胀的能力更强。

博览研究员也注意到,巴菲特继续表示了逐步缩短所持债券的存续期限的意愿,因为通常通胀的状况对长期债券最不利。

索罗斯,一样路径下的不同选择与巴菲特重仓医药和中短期债券不同,索罗斯显示了对农业和黄金的青睐,这与我们之前的判断一致。

在“流动性泛滥和气候异常”的双重压力下,农产品的对冲性是最好的。索罗斯对中国淀粉的投资证明了这一点。

有分析师认为,中国淀粉在内地的玉米市场的角色举足轻重,粮食是通胀的阀门,在大米、小麦与玉米三种粮食产品中,大米与小麦是中国可控的品种,但玉米控制力量仍不足,这意味着投资中国淀粉可能与中国政府遏制通胀的努力息息相关,有消息人士称,最近中粮集团高层已多次与中国淀粉会面,就双方合作进行探讨,预计双方在年底前可能落实合作细节。届时食品加工业和食品生产商上下游企业携手合作。

而索罗斯对对黄金的庞大押注更成为这个市场做多的理由。报告称,截至6月30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持有524万股全球最大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PDR Gold Trust,价值约为6.38亿美元,并使得Gold ETF占索罗斯基金公司总股票仓位近13%,高于一季度末的7%。

中国通胀压力与巴菲特们的长期布局相比,中国的通胀压力已经显现,从8月开始,从中游产品到终端农产品的价格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扬,这与需求的疲软呈现了截然相反的走势,博览研究员猜想,这可能是货币的泡沫化及调结构使得一些中期问题,比如劳动力成本提前显现,最悲观的预期已经是一直到明年一季度,中国CPI都可能居高不下,而更可怕的事,明年二季度,在全球经济复苏日趋明朗,需求将重新拉动大宗商品市场,中国将面临输入型通胀的重新抬头,内外压力汇合,可能将令通胀形势不可收拾。

穿越通胀,你会追随谁?

(研究员 游龙)

我有话说延伸阅读收藏打印邮件給好友请评分: 好评  中评 差评  
暂时没有延伸阅读...
  
布局未来,顺着巴菲特、李嘉诚的目光向前(四)
【博览资讯研报】第三个主题我们关注新兴产业及中国,最大的兴奋点在于巴菲特的变化。

在过去的二十年,尽管巴菲特与微软的比尔•盖茨交情良好,盖茨和雅虎前总裁苏珊•戴克都是他的董事会成员,他对谷歌及其创始人也颇为欣赏,但他却有意地回避投资美国高科技公司。即使在汹涌的网络泡沫中,他都能保持克制。

他坚称自己不太熟悉这类公司,不确信它们的“壕沟”是否够深。“对于所在行业倾向于快速和持续变化的公司,我们会排除掉。虽然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对社会极其有益,但它却妨碍了投资的确定性,”他在2007年股东信中写道。

多数在1910年赌押汽车业、1930年赌飞机或在1950年下注于电视机生产商的投资者,到头来输得一无所有,尽管这些产品确实改变了世界。“急剧增长”在过去并不一定带来高利润率和高额资本回报。

但现在,巴菲特破天荒的投资了中国的一家电池和电动车制造商,对于这项投资,巴菲特称,鉴于该公司拥有的技术及其面向中国消费者的优势,风险回报比是可接受的。

博览研究员认为,这意味着,巴菲特在考虑成长型投资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而非硅谷——高科技的图腾,这可能会令梦想投资谷歌的中国人大惑不解。

在今年二季度,虽然微弱,但巴菲特继续了这种改变,在其二季度所有的投资中,唯一新买入的股票是为金融保险行业提供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和服务的Fiserv公司,同时增持美国全球最大的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公司Iron Mountain。

这说明,某些高科技企业已经满足了巴菲特择股的苛刻条件,1、业务能够让人理解;2、长期发展势头良好;3、有着优秀可靠的管理层;4、价格合理。

这种转变可能进一步证实全球经济转型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当然,似乎也显示中国的某些领域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可能比国人想象中要高。

我们将在9月见证巴菲特的中国魅力,据SOHO中国CEO张欣的消息,盖茨和巴菲特二人来京时间为9月29号。

短期金融市场的观点第四个主题是短期金融市场,华尔街似乎总是在9-10月崩溃,2008年、1987年、1929年都反复重演了悲剧,从统计上讲,的确是存在着“9月效应”。市场在9月的平均表现差于其它月份。没有人真正知道原因。有人甚至将其归咎于白昼缩短带来的心理影响。

这似乎得到了索罗斯股票仓位变化的佐证,在其提交的季度证券资料中,其拥有的美国上市股票较三个月前大幅减少。该基金列出截至6月30日股票仓位为51亿美元,较3月底的88亿美元减少42%。

从宏观上也可以找到依据,美国失业率,房产止赎率越来越糟糕,短期刺激政策的边际递减,二次去库存的来临,都将使美国金融市场在下半年面临高涨的悲观情绪的影响。

(研究员 游龙)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6 08:07
从京藏高速大堵车看中国经济
【博览资讯特稿】在经历30年接近10%的年均增长速度过后,任何经济体肯定都会面临一些病痛。事实上,经济学家也经常谈到各种瓶颈,但他们就算是发动最狂野不羁的想象,谁又能够预见到上周京藏高速绵延60英里、长达11天的交通拥堵呢?这也算中国一连串超高经济数据之一,但并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大堵车是否有可能成为一个临界点或象征性事件,让人们忽然意识到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今的增长速度不可能无限期维持下去?

部分商界领导人似乎早就看到了这种情形的到来。据报道,仅几个星期以前,力拓(Rio Tinto)首席执行长艾博年(Tom Albanese)发出警告说,未来10年中国的年增长速度将放缓至最低6%的水平。他指出,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

京藏高速大堵车被部分归咎于中国交通流量的增加(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去年售出了1,360万部汽车),同时也跟快得令人心惊的经济扩张有着直接的关联。近几年货运流量已经大幅攀升,而从这个方面来讲,从蒙古运往东部电站的运煤车正是大堵车的罪魁。

其他方面的毛病也还有很多,抹去了中国高增长经济体的部分光辉。这些毛病不仅包括通胀加剧、工资成本上涨、资产市场泡沫汹涌,还包括环境破坏越来越大、政府监管越来越粗暴等等。

但部分市场评论人士马上站出来,叫大家不要对经济形势和走弱的经济数据感到担心。

最近的一个走弱数据就是工业产值。7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慢于6月份13.7%的增速。

会有新的刺激政策出台吗?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最近一份报告说,预计未来两三个月的经济数据将会进一步走弱,但这不足为虑。中国会在第四季度再次放松政策──实质上就是再次动用刺激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会重新转好,就像上次一样。这种观点在券商中似乎颇为普遍。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主要取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以及据此银行重新发放贷款的能力。最近有数据估算称,根据所报道的用电量,中国现有6450万套空置房。无论你是否认同房地产泡沫的存在,中国的房地产建设速度似乎极有可能放缓。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轻松增长的终结可能不仅是为了中国经济,而是出自很多公司的自身状况。各银行在报出去年放贷热潮引发的高业绩收入后,均希望今年下半年放贷增速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并大规模发行了价值人民币220亿元新股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似乎就是宣布暂停放贷。据报道,农行与中国建设银行都停止向房地产行业放贷。

电信业提供了一个有关中国经济增长变化趋势的经典案例。过去十年,中国手机用户飞速增长,现在这一数字已超过8亿。但是目前看来,中国电信市场好像是一个增长缓慢的成熟市场,其主要业务是改变现有市场的格局,而不是注册新用户及销售3G等较高价值的服务产品。听起来这更像是一个西方市场,而不是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上周,中国联通上半年利润跌62%,原因就是竞争激烈以及营销和销售成本增大。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经济仍然会增长,但是投资者认为增长会有难度的想法可以得到谅解。

在下一个十年,中国是否为了追求近年来两位数的高增长率而不得不进一步开拓新领域?

或许无独有偶,上周当地银行业领军人物汇丰银行(HSBC)也在讨论对南非的投资,而不是中国A股发行或大陆业务计划。汇丰银行购买南非莱利银行(Nedbank)70%股份的举动似乎与其最近对 “狸猫六国”(civets) 表现出的明显兴趣一致。其中,狸猫六国是指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它们被认为是有着众多年轻人口的、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

上周困在京藏公路大堵车里的很多人在思考中国的发展是否是值得的,到底要过多久世界上的基金经理们才会思考同样的问题?(文/ Craig Stephen)

(LT)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6 08:11
假如巴菲特活到200岁
【博览资讯特稿】8月30日,巴菲特先生度过了自己的80岁生日,这位每天都跳着舞去上班,身家470亿美元的老人坦言他希望工作到100岁之后。为巴菲特赢得世界声誉和巨额财富的是他从1965-2009年那20.3%的年均回报,远远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9.3%的回报。假设20%的复利增长这一战绩能够持续,巴菲特先生在100岁的时候将拥有1.78万亿美元的财富,我们知道中国二季度GDP1.3万亿美元,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种对比可以让我们知道那是多大一笔财富。

如果巴菲特能够用同样的业绩活到200岁,他的财富会达到14922亿亿美元,没错是两个“亿”,全球2009年的GDP是58万亿美元,我估计全世界范围内股票、债券、地产、银行存款合计不会超过1000万亿美元,巴菲特的财富这个星球已经容纳不下了,那是难以想象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我的后代和这个星球的每一个人都在以各种方式为巴菲特打工。

这就是时间+复利的威力,是投资中的真正力量,你今天赚了多少并不重要,你今年在市场中排名第一也没什么,但你活得够长,又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不错的回报,那你就真的会很了不起,也许你不如巴菲特聪明,但要是你活得比他更长,你甚至有可能超过巴菲特。

如何能够活得长久呢,秦始皇,很多皇帝都走了弯路,其实起居有常,动静有道,不烟少酒,远离邪欲就是简便难行却立竿见影的生活之道。在投资中要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参天大树的生长几乎难以辨认,竹笋却可以一夜长一捷,如果在大喜大悲的刺激中捕捉β值度日,在我看来那是迅速燃烧生命换取不稳定回报的高耗能不可持续的投资之路,是吸毒度日的不明智之举,偶然得来的财富也如吸毒后的幻觉,眨眼成空,恰如捕风的汉子,最后收获的只有虚空和叹息。

所以要尽量养成使你不焦虑的投资方式,这是首要的前提,只有这样,你的回报才是真实、可持续、有意义的回报。投资就像盖房子,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耶稣的这段话实在适用于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

如果你常常睡不着觉,头发日渐稀少,心里总是冲动和忧愁,那就是你的投资需要调整的信号了。这是人生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你要比投资花更多时间思考的问题。投资也像爬山,应当使我们的身心都受到有益的锻炼和体验,成为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投资的业绩只是我们正确发挥自我天分和努力后的记录,在登上山顶之后,谁还会在意你曾经在山腰的第一个拐弯处排名第几呢,中途的快慢有那么重要吗。那些急速崩倒在山中崖下的人要向谁诉说他们的教训呢。

我也希望每年得到20%的回报,但这并不是我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每年的回报市场说了算;我也不奢望一定能够捕捉到市场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你的复利回报由市场和你的能力共同商订,也许运气也掺在其中,这些都不是你能决定的。但你能选择发挥你最好的复利回报潜力,并不断提高你的能力,财不入急门,水到渠成,做正确的事,相应的回报自然会来。我们得着我们应得的,不是我们想得的,你的和我的都不一样,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也不要气馁,你不用像巴菲特一样才有资格投资,就像我球技不如科比但仍然享受篮球带给我的活力、友情和各样益处。只是要小心做你能理解的,并要低估你的理解力。

1978年开始掌管麦哲伦基金的投资泰斗彼得林奇从1990年退休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一头的银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2年的基金经理生涯创造了年均29%的回报,他和创造45年20%回报业绩的仍然活跃着的巴菲特共同告诉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投资故事。

但最终无论你的投资回报如何,在生命面前,那都不重要,诚如马太福音所言“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立中)

(SJ)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8 08:15
“风声越紧,市场越炒”的逻辑
【博览资讯研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的一些相悖的现象:

●媒体报道,北京8成银行将首套房贷7折利率改为8.5折,表明一线城市近期房价上涨压力加大,监管机构开始调控措施的加码;

但房地产板块并不受此冲击,东方银星、中国宝安上涨4%以上,万、保、金涨幅均超过1%。

●“节能减排”目标从中央决策层下达各部委,再问责至各地方政府的紧迫之势,瞬间使得晋、苏、浙、冀等省的钢厂停产、减产,而浙江、江苏、海南三省对水泥行业拉闸限电。

但A股与此呼应的是,水泥接力此前钢铁的领涨——7日水泥板块涨3.53%、居首位。

市场对影响偏空的政策为何解读为板块利好?

博览研究员认为,依旧活跃的市场情绪,即期只对政策本身作出反应,而政策的实际影响更多将在未来反映在中期行情之上。

——对于“节能减排”政策,市场的解读是:“拉闸限产、停产”直接导致即期钢材、水泥价格上涨,行业龙头受益明显。

但更长远的,若终端需求(尤其是房地产业)不振,价格上涨难道能维持?涨价在四季度是否传导至PPI、CPI、推高通胀形势,以及增大下半年工业增速回落趋势、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跌?则是以后考虑的事。

——同样,对于这则关于楼市调控的消息,除审美疲劳外,此消息本身相对“房产税”、“加息”等调控措施,打击力度有限。更重要的是眼下楼价坚挺、业绩扎实也能对冲它的负面影响——近期楼市价未跌、量上升;另一方面,截止目前房企业绩并非很差。如1-8月保利地产签约面积、金额均同比增16%。

而如果楼市真的出现报复性反弹、招致管理层更为严厉的调控措施,那么行情必定下跌。当然这不是眼前一个消息所能引导的预期。

根据博览资讯“经济-政策-预期-资金-行情”的传导原理:经济目标决定政策导向,政策导向影响市场预期,市场预期指挥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导致行情涨跌,政策虽然是影响行情的间接因素,但却是决定因素之一;市场预期的取向同政策导向一致。

但具体应用这个基本规律时,应一分为二的看:

政策(消息)刚出时,决定预期的是“政策本身”——政策给市场的“第一直觉”;

中长期影响市场预期的是“政策外延”——政策真实意图、乃至真实效果。

之所以有必要区分短、中长期,政策发挥功效的“部位”不同,是因为连接“涨跌”与“政策”的枢纽“市场预期”常常因时而动,而影响行情的其他因素,也并非同一时间产生作用。因此,必须根据时间界限区分政策之于行情的着力点。

如4.15“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时,股市“飞流直下三千尺”,正是基于政策本身给市场的第一感觉是“击中了经济心脏”,至于决策层调控过热的楼市,是出于中国经济、房地产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同时意味着中国股市的经济基本面更加坚实、股市未来前景更加辉煌,这些利好因素都会被市场的短期预期屏蔽。

同样,目前题材炒作风行氛围下,眼下“节能减排”的铁腕政策,因为即期带来“涨价”利好,也是市场眼中精彩的热点。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9-8 08:18
目前题材炒作风行氛围下,眼下“节能减排”的铁腕政策,因为即期带来“涨价”利好,也是市场眼中精彩的热点。俺们科学家什么时候把田市长炒作一下上市~~~~~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8 08:25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0-9-8 08:33 编辑
目前题材炒作风行氛围下,眼下“节能减排”的铁腕政策,因为即期带来“涨价”利好,也是市场眼中精彩的热点 ...
lao90286 发表于 2010-9-8 08:18

我在减肥,不在“节能减排”的铁腕政策的考虑范围之内啊。今天看见主任介绍属于煤炭进出口总公司的,专业对口,应该享受这个待遇吧。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9-8 08:42
我在减肥,不在“节能减排”的铁腕政策的考虑范围之内啊。今天看见主任介绍属于煤炭进出口总公司的,专业 ...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9-8 08:25
田市长,主任我天天开着大卡从山西拉煤,没时间上市~~~~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8 09:05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0-9-8 09:07 编辑
田市长,主任我天天开着大卡从山西拉煤,没时间上市~~~~
lao90286 发表于 2010-9-8 08:42

大卡车里也能上网?看样子主任提前享受互联网的下一代产品“智能世界”项目了啊,这是目前全世界科学家计划开发的“物与物相连、物与人相连”重大课题呢!主任亲力亲为了。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9-8 09:12
大卡车里也能上网?看样子主任提前享受互联网的下一代产品“智能世界”项目了啊,这是目前全世界科学家计 ...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9-8 09:05
田市长高瞻远瞩,站在科学的顶峰,战在前沿阵地,佩服啊~~~~~~~~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8 09:17
回复 87# lao90286
据我的判定,主任应该是中国科学院“763”项目领导小组主任。目前在做车与人联机项目。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9-8 09:19
回复  lao90286
据我的判定,主任应该是中国科学院“763”项目领导小组主任。目前在做车与人联机项目。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9-8 09:17
据我的判定,主任应该是中国科学院“763”项目领导小组主任兼首席司机。目前在做车与人联机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8 09:22
据我的判定,主任应该是中国科学院“763”项目领导小组主任兼首席司机。目前在做车与人联机
lao90286 发表于 2010-9-8 09:19

伟大、光荣啊,首席司机应该比宇航员档次高的多吧!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9-8 09:27
伟大、光荣啊,首席司机应该比宇航员档次高的多吧!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9-8 09:22
特邀田市长为我项目办首席顾问~~~~
作者: wikd    时间: 2010-9-8 09:31
俺都忘了还有啥基金了,在就不想了,那天想起来就把它全给扔了
桃源居士 发表于 2010-8-31 09:54

居士好潇洒!
作者: wikd    时间: 2010-9-8 09:35
特邀田市长为我项目办首席顾问~~~~
lao90286 发表于 2010-9-8 09:27

你俩的对话好高端啊!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9-8 09:39
你俩的对话好高端啊!
wikd 发表于 2010-9-8 09:35
报告部长童子田市长和主任不是对话,是典型的昨天坛主公告明令禁止的版聊~~~~
作者: wikd    时间: 2010-9-8 09:41
报告部长童子田市长和主任不是对话,是典型的昨天坛主公告明令禁止的版聊~~~~
lao90286 发表于 2010-9-8 09:39

明知故犯啊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8 09:44
特邀田市长为我项目办首席顾问~~~~
lao90286 发表于 2010-9-8 09:27

要我陪你开车啊,但是我没有驾照奥,业务水平也远没有达到主任的预期。
作者: 桃源居士    时间: 2010-9-8 12:12
居士好潇洒!
wikd 发表于 2010-9-8 09:31

自我安慰哈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9-8 16:28
要我陪你开车啊,但是我没有驾照奥,业务水平也远没有达到主任的预期。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9-8 09:44
田市长,现在流行一句:驾校除名,自学成才~~~~
作者: 田里草    时间: 2010-9-8 23:39
田市长,现在流行一句:驾校除名,自学成才~~~~
lao90286 发表于 2010-9-8 16:28

俺,架酒回来了。喝啊,第三场!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9-8 23:46
俺,架酒回来了。喝啊,第三场!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9-8 23:39
早休息吧,田市长,您在空间里的游记写的很好哦,从本质上来看是个文人,我看您有这个底气和骨气~~~~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w10.ustcjz.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