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停止注册
查看: 256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名高考状元走到港大 不读北大就是素质低?(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秋枫 发表于 2011-7-13 11: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名高考状元走到港大 不读北大就是素质低?(转)
上周香港多所大学公布大陆学生招生情况,4名北京状元全都去了港校,大陆舆论为之哗然。之后北大举行毕业典礼,教授王诗宬代表全体教师发言表示:「考试分数多少是能力问题,选不选北大是素质问题,」暗讽去港校的学生「没素质」。此语一出,网络上批评言论四起。

7月8日,《新京报》以〈北京高考状元之争:北大0-4完败香港高校〉为题,报导北京4位状元最终归属:3名同为676分的文科状元去了港大,理科状元梁思齐去了香港科技大学。

东方网署名「邵留生」撰文〈状元不上北大就是低素质?〉,批王诗宬「活该」、「自身素质害苦了自己」。

他表示,英国QS最新「2011亚洲大学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第1、香港大学第2、香港中文大学第5,北大只是第13名;「大学靠实力来吸引优秀学生,北京4状元都选港校,是北大实力不如人。」选不选北大,是状元的自由,是权衡利弊之下的理性结果,给高高在上的北大一记耳光。

网友「平凡的达达」表示,以前高考状元们都喜欢扎堆儿(一窝蜂)去北大、清华,现在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面对港大,状元们蜂拥而至,无视北大、清华的邀请,以至于北大教授很不淡定(沉稳)地说这是人的素质问题:「是状元的素质问题?还是北大的素质问题?北大还需细细思量。」

网友「滑力加」质疑,4年时间,大陆大学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服务?学生能有什么收获?「如果4年只换来几篇东拼西凑的论文和一纸文凭,毕业后又只能是没头苍蝇一样找着落,一提起专业素养和技能就心虚,这样的教育必然是糟糕的教育!」

网友「风织的围脖」反问:状元弃北大、上港大值得惊讶吗?精英基层和中产阶层的「二代」们很少在大陆读大学;「有钱有势的走了,现在该轮到有才的了;如果可以选择,请给我一个选择国内大学的理由。」

假如我也是一名高考状元,是港大还是北大清华?

香港大学招收陆生昨结束。今年北京文理科四名状元,及十七省市状元,悉数被港大及香港科大囊括,全都获得全额奖学金六十五万港币。在争取大陆高校菁英战场上,显示香港大学以优渥待遇及国际化条件,与北大、清大三足鼎立,甚至更胜一筹。

大陆高考(大学联考)每年各省市都会出文、理科状元,今年北京三个女生以同分并列文科状元,再加上一理科状元梁思齐,四人都选择港大或香港科大就读。

香港各大学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实验性招收大陆大学生,而后开始接受高中应届毕业生,目前单是港大,每年就固定在大陆招收二百五十到三百名学生。据统计,港大今年在大陆共招二九一名学生,其中包含十七位省级、市级状元。

高考状元对大陆至关重要。大陆各高校由于基础建设因素,债台高筑,需要「状元」加入,为自己学校添声势。甚至对大陆地方领导干部来说,辖区内出现几个北大、清华学生,都可被列入政绩。

包含港大、中大、科技大学在内的三所香港高校,在大陆招生一开始都只是一种「补充」,直到○五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陈秀野放弃清华、选择香港科大,才引起大陆舆论关注。此后,从○五年至今,北京共产生十七个文、理科状元,其中仅六人选择北大,十一个选择香港高校。

除了高额奖学金外,香港抡才优势主要是来自国际化及不同的教育体制。以港大为例,港大半数教师皆来自海外,包括美、欧等名校,教授能力皆获国际认可,达美国顶尖学校水平。反观大陆名校,教材老化,信息封闭,部分教授视野狭窄,质量自然存有差距。

日前北大毕业典礼时,北大教授王诗宬调侃说,「考试分数多少是能力问题,选不选择北大是素质问题。」此一说法,显然是酸葡萄心理。

港大是国际著名大学,去年国际机构对世界大学排比,港大位居廿一,成亚洲龙头大学。两年前香港也开始承认台湾学测成绩,港大亦趁来台参加大学博览会时举行「招生考试」,积极对台招生。今年,港大就预计招收二十名台生。
2#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1-7-13 11:22:06 | 只看该作者
7年间京高考状元大半选港校

今年北京市高考同时出现4名状元,成为状元最多的一届。但今年的4名状元却全部放弃了清华、北大,而是选择就读港校。

今年北京3名女生并列文科状元,分别是人大附中伊思昭、师大二附中朱竹、北京四中梁倩。3名女生在填报志愿时都选择了北大小语种专业。

6月下旬,香港大学在京举行面试,伊思昭和朱竹到场参加面试。梁倩没有参加面试,但之前已经作为校长推荐生参加了港大的自主招生面试。最终,3名文科状元全部放弃北大,选择到香港大学就读。伊思昭选择就读港大新闻学学士课程,梁倩选择就读社会科学学士课程,朱竹选择就读工商管理学和法学双学位课程。三人都将获得每年16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

今年的理科状元梁思齐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但他同时报考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3所港校,并参加了港科大和港大的面试。

记者从人大附中获悉,梁思齐已经决定选择香港科技大学就读,将学习生化专业。记者从港科大了解到,学校将为各省市高考第一名的考生提供状元奖学金,包括每年10万港币的学费和4万港币生活费。

2005年,北京高考理科第一名陈秀野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到香港科技大学求学。此后是去港校读书还是留在内地就成为每年状元们都要做的选择题。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今7年间,北京文理状元共有17名,其中11名选择去港校就读。

分析:港校优势吸引状元

近几年求学国际化趋势明显,北京高中生去国外读大学的人逐年增加。人大附中去年约50人被国外高校录取,今年上涨为70人;北大附中约10%的高三学生选择出国读大学;四中近百人申请国外高校,今年成绩最好的学生均已被国外高校录取。

高考状元们通常在高中时期没有考虑出国,但在同学纷纷出国读书的氛围中,他们对高校的「国际化」有自己的要求。与国内高校相比,港校更有国际氛围,他们英文授课的教学方式以及全球化师资等教学条件对状元们是一种吸引。而且,从港校申请出国继续深造也比国内更容易。

另外,从国际大学排名看,几所港校的排名通常都比内地高校高出一截。再加上港校招生政策灵活,对状元们给予不少优惠条件,例如丰厚的奖学金、专业自由选择等,这些政策使港校在招生时占尽优势。
3#
06物理非非 发表于 2011-7-13 22:47: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些大学徒有其名,我女儿的学弟大二到香港科技大学交换生,中科大学生的深厚数理功底,让港科大的教授耳目一新,所有的课程都会,甚至大三、大四的都会,没办法两个星期回到中科大。。。
4#
892493477 发表于 2011-7-13 23:24:3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些大学徒有其名,我女儿的学弟大二到香港科技大学交换生,中科大学生的深厚数理功底,让港科大的教授 ...
06物理非非 发表于 2011-7-13 22:47


如果确实如此,我科乃神武大学,没有浪得江湖威名呀。
5#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1-7-14 00:03:31 | 只看该作者
遗憾的是,当今社会太浮躁,多数人不太关心真才实学。。
6#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1-7-14 00:08:5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对于状元,无论是状元自己,还是想招状元的学校,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学校,抢状元,只是抢“状元”而已,并不关心状元是谁,有何特长与如何发展。

状元,也明白自己中了大奖,可以任意选择,选最“好”的,最热门的,最“合算"的。选“低”了,就浪费,过期则作废。至于自己的特长与发展到是其次。
7#
前进科大 发表于 2011-7-14 09:28:09 | 只看该作者
我看此教授素质就不高,凭什么暗讽选择港大的学生?起码他不尊重别人的选择权。
再则,就读北大的素质就一定高?真搞笑,记得那年大地震就出了个“跑跑”先生,可耻可笑可悲……
8#
忘忧草 发表于 2011-7-14 13:12:2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对于状元,无论是状元自己,还是想招状元的学校,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学校,抢状元,只是抢“状元” ...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1-7-14 00:08
坛主分析得透彻
9#
xahxah2004 发表于 2011-7-14 16:20:33 | 只看该作者
我看此教授素质就不高,凭什么暗讽选择港大的学生?起码他不尊重别人的选择权。
再则,就读北大的素质就一 ...
前进科大 发表于 2011-7-14 09:28



    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
10#
902896 发表于 2011-7-14 23:15:1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对于状元,无论是状元自己,还是想招状元的学校,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学校,抢状元,只是抢“状元” ...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1-7-14 00: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停止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05012047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论坛  

GMT+8, 2025-7-19 21:34 , Processed in 0.1143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