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停止注册
查看: 287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汇报]揭开“清北班”奇异可怕的内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逼填志愿,利诱复读,有的学校和老师把学生当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

揭开“清北班”奇异可怕的内幕

日期:2009-08-03 作者:姜澎 来源:文汇报


   “每年到外地招生,都像打间谍战!我们挑中的学生,会在一夜之间失踪;等想尽办法找到这些学生,却发现他们已经在学校要求下报名复读,而复读是为争取第二年考进清华、北大。复读学校甚至提前向这些学生许诺了复读奖励和考取清华、北大的奖励——放弃被其他大学录取的机会而去复读,可拿数千元奖励;考取清华、北大的奖励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元。有时候,复读学校就是他们的高中母校,而集中了高分复读生或应届尖子生的班级,很多被称为‘清北班’,就是‘非清华、北大不读’的意思。”今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已近尾声,上海一些名牌大学的招生老师仍然郁闷着,为学生放弃就读名校而复读的奇异现象,更为奇异现象背后的可怕原因——他们发现,是学校和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鼓动优秀学生复读,因为班里出一个考上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老师至少可获3万元奖励,就连评职称也与“清北”直接挂钩!学校自然也能拿奖励。
   
被“绑架”的志愿填报
   
    因为冒充少数民族考生,重庆高考状元何川洋“声名远扬”。但许多人不知道,当地的理科状元是一名复读生——去年考取同济大学,但读了两个月就主动退学,复读冲刺清华大学。
   
    据了解,在不少地区,不少学生被老师和校长主宰命运,被迫放弃进其他高校的机会,以考取清华、北大为目标复读。据一位业内人士的统计,河南去年670分以上的高考考生有241名,几乎都填报了北京大学,但北大在当地的招生数量仅40名,因此落榜的学生大多在老师劝说下选择复读,而放弃报考其他一本院校。
   
    沪上一所高校的招生老师说了个故事:他们看中了当地一名考生,一直保持联系。高考后,他估计可得650分,打算填志愿报考自己心仪的上海的大学。但这名考生估分时随口多说了一句:也可能会超过660分。结果他还没到家,“不让一个漏网”的班主任已经提前赶到,要求他去学校“集中填志愿”,校长也打来电话大打“感情牌”:“三年来我们为你倾注了很多心血,以你为荣,你还是到学校来填志愿吧。”被要求“集中填志愿”的,都是学校认为有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他们的第一志愿只能是清华或北大。这名学生去了学校,就走不了了——校长不亲眼看着他在第一志愿填上北大,不放他走。校长允诺:“如果你填了北京大学而没被录取,我明年不收你复读费,所有生活费甚至办手续也都由我们负责。”看学生执意不肯填北京大学,校长又来硬的,要求付“赔偿费”——补偿三年来学校对他这个有望考上北大的学生的资源倾斜和照顾。
   
    在西部某省,有两名考生已经通过自主招生程序进入预录取名单,只等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了。但不巧的是,他们的高考成绩列全省前5名。为此,考生所在学校发动所有力量上门劝说,要求他们把北大或者清华放在第一志愿。学校甚至扣下这两名考生的志愿填报表格,“如果不同意,就别想拿!”重重压力之下,一名考生改变初衷填报了清华,虽然清华在当地招生的专业并不是他感兴趣的。另一名考生冒险坚持,直到填报志愿截止当天,才拿到志愿填报表。母校忿忿然,因为他的不听话,学校损失了政府和企业的奖励,班主任也少拿了3万元奖金。
   
唯独不考虑学生权益
   
    “在江西招生时,我们看中一个学生,他的成绩排名虽然不靠前,但在生物方面特别有天赋。我们希望他来,他却固执地说:志愿只有一个,北大。要不就复读,明年再冲刺。我们劝他不必浪费一年,以后可以争取考到北大去读研,他不为所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卢大儒谈起这事很郁闷。他发现,那个不大的城市里有一所吸纳了数千名学生的复读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在网上,关于这所“复读名校”的介绍很详细:一年学费1万多,成绩好的可以免学费。据介绍,该校的复读班分为0ABCD班,0班就是专门冲刺北大清华的;A班冲刺一本;B班冲刺二本;C班和D班则是为学校“创造财富”的。今年它有35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学校大张旗鼓奖励,借以宣传自己,吸引各地学子纷至沓来。
   
    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就奖励,这在不少地方成了一个规定。从政府到企业,与一名考生挂钩的奖励可达数十万元。某地的高中老师,只要班里出一个清华、北大生,就可免费欧洲游,可以提职称,还有现金奖励。那些有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任何其他大学的招生老师都别想接触到他们。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当然是很好的学校,只是在这场奇异的游戏中,别的环节的利益都算计到了,唯独没有考虑学生!”采访中,不少老师感叹,在这场利益驱动的游戏中,不同高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和不同学生的特长、兴趣、向往,甚至学生选择自己前途的权利都被抹杀了。
   
    “很残酷!”一所高校的招办负责人说,清华和北大招生名额明明有限,有的学校和老师却硬要让高分学生去拼,甚至不惜复读,“如果第二年考生仍然冲刺失败,会造成怎样的心理伤害?!”
   
    教育界一位专家说得毫不客气:在这场游戏中,学生变成了工具,学校和老师谋取荣誉和经济利益的工具。本报记者  姜澎
2#
何必 发表于 2009-8-10 12:24:17 | 只看该作者
很疯狂!感觉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很浮躁,缺乏冷静自省的心态。国家为了样本形象,采取放之任之的默认态度。很难想像这些在畸形竞争下的学生,将来会以什么样的心态踏入社会。
3#
08计算机 发表于 2009-8-12 12:39:33 | 只看该作者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政府的导向,以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不负责任的弱智的简单的评价标准,当然还有舆论部门不负社会责任的报道。
4#
忘忧草 发表于 2009-8-13 14:22:1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态势发展下去,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灵都将被扭曲!
5#
黑土地 发表于 2009-8-29 08:54: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国家很无奈,考生很无奈。
6#
琼儿 发表于 2009-8-29 09:28:12 | 只看该作者
亲身经历过,只不过是在考高中的时候。那时,我报考了另外的省重点学校而不是本校高中,通知书来了,学校教导主任就扣下了不给我,后来是妈妈到学校去要回来的。
在地方政府、学校、老师为荣誉和经济利益而战的时候,有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羊儿的学校和老师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关于报考志愿,他们只根据孩子成绩建议可选择学校的层次和范围而不是具体的学校,而且强烈建议一定要和孩子沟通好,一定要在孩子情愿的情况下完成报考。
7#
pan 发表于 2009-9-9 00:37:59 | 只看该作者
在全国推行平行志愿后这种现象会收敛些
8#
风铃草 发表于 2009-9-9 14:41:1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现象在西北小草的故事中看到的,很可怕,把学生当作拿奖金的工具了.教育局应该整治一下!
9#
wikd 发表于 2009-9-9 17:16:06 | 只看该作者
整个社会很浮躁,那就要看自己有没有定力了,不随波逐流。
10#
西北小草 发表于 2009-9-9 21:05:25 | 只看该作者
清北的光环是政府无限放大的,浮躁的社会,浮夸的家长,有定力的人又有几个,有人说哪怕是去清北打扫卫生也要去,进了门也行。前几年这有一所中学一考生报了清华大学,在陕西是最后一个录取的。学校给了不少奖励,到处宣传做广告,一年过后,因为考生的专业不是她喜欢的专业,整天闷闷不乐,休学了,得了忧郁症,最后退学了,家长那个后悔啊别提了。独木不成林,滴水不成河,一个国家是要靠千百个大学支撑的,不是一两个清北能够左右的,疯狂的后面必有苦果,走好自己的路,冷眼看浮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停止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05012047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论坛  

GMT+8, 2025-7-18 23:09 , Processed in 0.1278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