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停止注册
查看: 81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惨烈的周末”十万考生为“名校入场券”奔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秋枫 发表于 2012-2-13 11:3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惨烈的周末”十万考生为“名校入场券”奔波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2012年02月13日07: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2月11日,武汉,“北约”、“华约”考试湖北大学考点,中午在草坪上休息的考生和家长。CFP供图

  2月11日傍晚,苏州中学的高三学生陈琳走出上海电视大学,结束了一天的考试。

  这次考试由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7所高校合作举行,被称为“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也就是俗称的“华约”自主招生联考。在全国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个考点,有4.7万名通过初审的考生参加了考试。

  同一天,由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香港大学11所高校合作举行的“2012年综合型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在全国33个城市的38个考点开考,即俗称的“北约”自主招生联考,全国有2.8万名考生报名参加。

  就在一周前,陈琳刚刚参加了复旦大学的“千分考”(复旦水平测试),“多考一次多一个机会”。她在“华约”里选报的是南京大学,由于和“北约”的笔试时间冲突,只能放弃了“北约”的考试。

  和陈琳想法类似的考生有很多,在这个自主招生考试密集的2月,他们为了增加一个机会而奔波。

  考试时间集中 考生疲于奔命

  “撞车”是今年自主招生联考的最热话题,因为自主招生的三大联盟“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都在这个周末进行笔试,其中“北约”和“华约”都安排在2月11日,而“卓越联盟”安排在2月12日。

  此外,已经退出“北约”的复旦大学也在2月11日和12日进行今年新推出的“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选拔面试,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也在2月11日安排自主招生笔试。这样算下来,这个周末国内共有30多所高校同时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有网友戏称为“最惨烈的周末”。

  这样的时间安排被舆论指责为各高校是有意为之,就是为了“掐尖”抢生源,从而令考生疲于奔命。

  对此,高校方面有不同的看法。

  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表示,因为教育部规定了自主招生笔试只能安排在寒假期间,而且要在春节后,“实际上留给各高校的考试时间也就是这一两天,所以考试时间"撞车"在所难免。”

  而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则称,两大联盟之所以不错开考试时间,一是不希望考生连续赶考,增加压力;其次,往年有考生同时被两大联盟学校录取,最终也只能选择其一,造成招生资源的浪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让考生作出选择。

  尽管招生方不希望考生赶场,但事实上,近一两个星期里,很多考生还是奔波在各个考场之间。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发现他们大多参加了两次以上的自主招生考试,有人甚至要参加五六次自主招生考试。

  上外附中的一名学生家长就表示,她的孩子今年报名参加了3场考试上周参加“千分考”,昨天才走下“华约”的考场,今天又走上“卓越联盟”的考场。“孩子赶来赶去考试确实很辛苦,但是我跟儿子说了,反正在家也是做卷子,就当是换了个地方做题。”

  
自主招生对考生而言只是摆脱“裸考”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自主招生考试之所以让考生疲于奔命,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安排密集,而是现行自主招生对考生而言只是摆脱高考“裸考”的一个机会。

  上海交大附中的高三学生徐岚,参加了复旦“千分考”、“华约”联考,还将参加华东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在“华约”中她选报了上海交大。身为文科生的徐岚觉得,决定报考哪所大学主要还是看分数,“复旦和上交大是一个档次的,能考上哪个就上哪个。”

  复旦附中的孙同学也参加了复旦“千分考”和“华约”联考,“华约”中选报了上交大和浙大,她告诉记者,“如果复旦要,就去中文系,如果上交大要,就学理工科专业。”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考生在选择学校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考虑,大多是按照各高校历年的录取分数档次来决定。“北大、清华是第一集团,能冲就冲一下,复旦、上交大肯定是上海考生的首选,其他一些高校则是保底,多一个机会也好。”一名考生直言不讳。

  这表明,多数考生只是把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视为考大学的“捷径”,他们在选择学校时,多是根据高校的牌子和录取分数线而定,而非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而考生的压力也主要是来自能否获得预录取或加分录取的资格。接受采访的考生普遍表示,如果拿不到这张入场券,要想“裸考”进名校将会很难。为增加被录取机会,考生参加多场考试也就很正常了。

  上文提到的那位上外附中的学生家长就表示,现在要想上复旦,就必须参加“千分考”,“裸考”是不会有什么机会的。

  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也是令考生四处赶场的原因之一。

  上海一位高中老师坦言,和国外的高校相比,国内高校缺少办学特色,都声称自己是综合型大学,考生和家长也只是泛泛了解高校的情况,“比如文科好的学生,就会首选北大、复旦;理科好的,就会首选清华、交大。至于其他一些不是特别有名的高校,考生和家长就更不清楚了,只能按照高考录取分数来分档次。为了增加机会,就尽量多考几个,反正这些学校都差不多。”

  
自主招生还是少数人的游戏

  “撞车”的热闹让大家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只是高考考生中一小部分,自主招生还是少数人的“游戏”。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33万,虽然近几年这个数字都在下降,但估计2012年的考生人数不会低于900万。而自主招生方面,今年参加“华约”联考的有4.7万人,参加“北约”联考的有2.8万人,参加“卓越联盟”联考的人数为3.5万人,参加复旦大学“千分考”的为1万余人,加起来也就是10多万人。这其中,很多考生是重复报名,也就是说,参加这4次考试的实际人数肯定不足12万。即使再加上其他几十所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全国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到不了20万人。

  实际上教育部规定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就是5%,特殊情况也不得超过10%,“其实高考还是高校录取考生的主要通道”,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说。

  换句话说,看似热闹的自主招生考试,和大多数高三考生没什么关系。

  与此同时,大学轰轰烈烈的自主招生和中学教育之间仍然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

  今年,退出“北约”的复旦大学推出了“望道计划”自主招生试点。今天和昨天,“望道计划”举行面试,其中苏浙沪地区237人,全国其他地区586人。

  经过了一天半的面试,复旦大学一位文科教授感慨,目前国内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跟不上大学的改革,“大学改革走得很快,但是中学还是在应试的模式里面。”

  这位教授认为,目前中学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两点:一是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习的时间太长,课外时间太少,所以有大量需要读的书都没有读,只能用碎片的时间去读网络上的文章,“《明朝那些事》就是他们读的历史书”;二是因为应试教育,所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思维比较欠缺,这是整个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

  而另一位参加面试的文科教授很同意这种观点。“中学和大学之间真的是有一个很大的断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问过这两天面试的同学,有的同学每周7天完全不休息,有的一周休息半天,最多一周休息1天,几乎没有正常休息两天的,“文科是需要大量时间去阅读的,这样天天学习哪有时间去阅读?”

  
自主招生需要宽容

  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自2003年开始以来,争议声就没有断过,尽管目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教育界人士呼吁,对于这一力图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改革尝试,希望考生、家长、中学以及社会公众都多一点宽容。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表示,高校自主招生一路走来,招考模式不断改进从“各自招生”到“高水平大学学业水平联合测试”;从注重笔试成绩,到加大面试权重,逐渐突破传统应试模式;从单一招考方式,到打造人才的综合评价体系、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创新多样化选拔录取模式……高校招生,有了自主权,怎么用好,责任重大。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则表示,任何一个改革都要循序渐进,“我们也在和方方面面不断沟通,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使得我们人才选拔更加科学、更加有效,也避免现在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则建议探索两种招生模式:一是重点大学先组织联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正式被录取,不必再参加高考;二是在统一高考后,部分高校组织自主招生选拔,根据自己所需划定不同的高考分数线,各校自主选拔则以面试为主,尽量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无论是采用哪种招生模式,都应该让考生有机会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自主”应是双向的。如此,才能推动中学素质教育,并促进大学提高办学质量。

  本报上海2月12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2-2-13 11:35:29 | 只看该作者
自主招生:“军团混战”中如何突围?
2012-02-13 10:21:30 http://www.gmw.cn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月11日,在“北约”“华约”共用的湖北大学考点,考生步入考场。

  家有高三学子,自主招生考试成为很多家庭的热议话题。

  自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自主招生制度起,它就承担了公众“打破高招制度一考定终身”的破冰希冀。而历经10年的发展探索,从单校试点到多校联考,再到如今的“军团混战”,自主招生考试不断升温,俨然成为“小高考”,每年的二月也成为不少高三学子身心俱疲的赶考月。

  “除了累没什么别的感觉了”

  赶在铃声响起的最后一秒,北京学生安平才匆忙在试卷上画上了句号。结束了“华约”自主招生考试从早到晚6个小时“拼脑力更拼体力”的考场鏖战,捏着酸痛的手走出教室,也许只能休息一晚,他就又得投入到紧张忙碌的高考备战中。

  而和安平一样感觉身心俱疲的考生并不是少数。2月11日,以北大为首的“北约”和以清华为首的“华约”同时举行自主招生笔试,全国有6.8万考生参与了两大联盟的考试。以北京理工大学为首的第三大高考联盟“卓越联盟”则在今天进行笔试。

  这是自主招生联考组建以来,参与高校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日”。而整个二月也成为很多高三考生疲于备考、赶考的忙碌时期。

  据了解,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七所高校合作进行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外)的45个考点举行。来自全国的4万余名通过初审的考生参加了考试。

  而“北约”联盟则在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退出后,由北大、北航、北师大、厦大、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山大学、川大、兰州大学、港大等十一所高校组成。“北约”在全国33个城市共设38个考点,以方便学生就近参加考试。考试人数达到2.8万人。

  6个小时的连轴考试下来,“累”成为很多参考学生的最大感受。“我的报考意向是北京大学物理专业。从寒假开始,我就搜集历年的‘北约’真题开始练兵。可由于摸不着自招考试的出题范围和规律,复习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连轴考完6个小时,除了累就没什么别的感觉了。”人大附中高三的刘同学坦言自招考试的题难于高考,而且解题的思路方法也和平时的学习略有不同,对考生的挑战不小。

  “不考心里不踏实”

  尽管复习备考自主招生的过程漫长又艰辛,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学生王磊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报名,并从寒假开始就参与了某辅导机构的自主招生培训班。对他而言,自主招生既是增加高考胜算率的机会,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的负担。“我们班一共有41个同学,除保送的8位同学外,剩下的同学全部都通过校荐或者自荐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自主招生考试。大家几乎全部都是冲着加分去的。虽然自主招生的复习内容和高考略有不同,但如果能获得加分,还是能为高考成绩上一道‘保险’,苦点累点也没啥了。”

  而在众多家长的心中,自主招生考试也已经成为孩子们挤过高考“独木桥”时的“护身符”和“优惠卡”。在北京钢铁学院附中考点外,来自廊坊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只要有一点儿能够让高考更保险的希望,我们都要试一试。”尽管了解到自主招生这一万人大考的难度不小,但刘女士一家还是提前一天驱车来到北京,陪孩子赴考。“现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成了我们不得已的艰难选择。尽管知道孩子复习考试很累,通过率也很低,但大家都考,我们也得考,不考心里实在不踏实。要不高考还没开始,就让孩子输在分数起跑线上了。”这位家长坦言自主招生考试对其而言的鸡肋感,也说出了众多家长心里被自招考试“绑架”的无奈。

  “如果寄如此大的希望在自主招生考试上,很可能得到了加分的同学反而去不了理想中的高校。”北京某高中宋老师如此评述:“去年我带的班上有学生拿到了30分的自招加分,以为有了底牌,便浮躁起来,最终因高考失利与理想院校擦肩而过。”而不少学者也认为,自主招生考试由于其考试范围、考试内容、选拔方式的不同,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考生。盲目地跟风、盲从只能打乱学生正常的学习节奏和方法,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自主招生考试期待进一步改革

  “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只是从一个考试到另一个考试,从全体高考到‘更高更难’的小高考,早已丧失了高校自主选拔优秀人才的意义。”面对越来越热的自招考试和越来越“实际”的考生和家长,不少专家认为自主招生考试的功利化趋势已使其丧失了最初的制度设计理念,逐渐演变成了“尖子生”高考前的练兵场。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认为,造成当前自主招生考试功利化乱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自主招生和优质生源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自主招生的初衷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但自主招生不等于要自行施考,关键在于利用教育部给予的招生自主权,招收到素质精良、全面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优质生源并不一定只是高分考生。但眼下的‘掐尖’,基本上都是以‘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在她看来,自主招生应该成为统一高考的重要补充,也应成为试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重要突破。高校主要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主招生的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优质生源,从而实现优质生源群体的多样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自主招生制度行至十年,已和最初的制度设计理念发生偏差,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革程序设计。“按照目前的程序,自主招生难以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学生获得的只是录取优惠,自主招生对试点高校来说,就是提前‘抢生源’的手段。”熊丙奇认为,自主招生的改革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基于社会化联考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二是基于统一高考的高校自主招生,将高考作为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申请,每个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只有这样,才能“既充分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同时又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也在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评析中指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因为什么而出发。”也许在更多的人心中,无论制度怎么改革,秉持自主招生“不拘一格收人才”的理念出发,才能真正保证自主招生制度不再跑偏。

  (光明日报北京2月12日电 光明日报通讯员 邓 晖 光明日报记者 姚晓丹)
3#
日丽风和 发表于 2012-2-13 11:50:3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自主招生搞了些什么东东?
4#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2-13 11:58:10 | 只看该作者
门开了一条缝,又都挤过来了。
5#
相望 发表于 2012-2-13 13:40:3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把自招之旅当做了全家共同的小小旅程,一次开心和短暂的交流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停止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05012047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论坛  

GMT+8, 2024-11-16 09:22 , Processed in 0.1059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